6月28日,我市在建业·壹号城邦小区举行了生活垃圾分类试运行启动仪式。据悉,我市是全省首批4个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城市之一,今年的目标是生活垃圾分类试点户达到3万户。
落实生活垃圾管理各项要求,离不开全社会的共同参与。首先要广泛宣传教育。各相关部门和社区、物业公司要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好生活垃圾分类宣传教育工作和培训指导工作,通过宣传活动进学校、进社区、进机关、进家庭、进商场等,让生活垃圾分类减量观念深入人心,转变个别市民垃圾分类是政府的事、和自己无关的观念,筑牢全民共治的社会心理基础,推动垃圾分类成为新时尚。
其次要实行社会监督。例如,上海市青浦区康浦景庭小区是一个典型的近郊农民动迁安置小区,住户老龄化程度高、参与小区事务的积极性低。为推进垃圾分类,该小区以楼组为单位,成立学生督导队、妈妈督导队、奶奶督导队,让不同年龄层次的住户对其他楼组的垃圾分类实效“找茬挑刺”,激发各个楼组互相竞争、力争上游的热情。
第三要实行正向激励。正向激励的目的,是为了强化群众垃圾分类的自觉。我市采取的方法,是在垃圾分类试点小区设置智能分类箱、智能垃圾袋等,采取“一户一卡一码”等“互联网+”智能管理模式,指导居民通过扫描二维码免费领取智能垃圾袋,分类投放垃圾。居民投放可回收垃圾将获得积分,凭积分可免费领取洗衣液、香皂等生活用品。从建业·壹号城邦小区的实践来看,这种方法效果很好,一个月来,一些居民的积分已达90分。
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开始实施,该市垃圾分类步入强制时代。我市垃圾分类进入强制时代也是早晚的事。虽然教育引导广大市民改变一扔了之的老习惯,把垃圾分类变成“新日常”,不是一件容易事,但必须扭住不放,做好做实。只有让更多人行动起来,全社会人人动手,一起来为改善生活环境作努力,才能让垃圾分类从“强制”走向“自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