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焦作工会双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市总工会召开七一表彰大会
我的家风故事
图片新闻
市总工会传达学习市委十一届十次全会精神
不忘初心 逐梦前行
市总工会举办“我和我的祖国——庆祝中华 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征文比赛”活动
当好职工的“娘家人”
 
   
  数字报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网上投稿 | 太极拳网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9 年7月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的家风故事
——记我的第一块手表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 3jz 到 10655885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 42 到 106592066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苗丽丽(焦作市应急管理局)

  家风、家训是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化现象,也是中华文明得以传承五千年而不绝的内在文化基因。说起家风家训,大家往往会想起《颜氏家训》《包公家训》和诸葛亮的《诫子书》。我的家乡武陟县也有非常著名的《何塘家训》和何塘家风故事广为流传。那些“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等家训名句曾经响彻宇内,潜移默化影响着每一个中华儿女。

  我家是一个典型的中原农村家庭,爷爷、奶奶、父亲、母亲以及叔、伯、兄、妹都是中国典型的农民,他们身上不仅有农民朴实、勤劳、节俭的天性,还有中华民族独有的母慈、子孝和大家庭的融洽关系。曾在这样一个有着浓郁中原特色的大家庭生活是我的荣幸,更是我健康成长的温馨之地。曾经,拥有一块手表,是每个人心中的梦想,更是一个农村小学生心中的奢望,而我却在上世纪80年代初成为一个幸运者。在小学五年级开学之际,我拥有了人生中的第一块手表,它伴随着我读完小学、初中、高中直至大学。如今,我仍清楚地记得,在一个初夏的晚上,一家人坐在院子里乘凉,晚风习习,好不惬意,我和弟弟坐在凉席上,数着天上的星星。忽然,听到父亲对母亲说:“咱妈准备去潼关看咱大姐,我们给她准备点钱吧。”“行!”母亲点头说道。第二天,父亲把家里仅有的1000元拿出一半给了奶奶,奶奶说什么也不要,但父亲和母亲坚持要奶奶把钱收下。奶奶说:“你们弟兄几个都很孝顺,你家里不宽裕,两个孩子还要上学,把钱留下来买化肥和种子吧,我去你大姐家的路费已准备好了,你们放心吧!”父亲和母亲坚持说:“穷家富路,出远门不带钱怎么能行,你就带上吧,顺便给我大姐和孩子们买点东西,也是我们的一点心意。”奶奶无奈只好收下了100元。一个月后,奶奶从潼关回来,我随父亲和母亲去看望奶奶。临走,奶奶给了我一个小盒子,打开一看是块手表。奶奶说:“你戴着这表,以后就能掌握时间好好学习了,将来考个好大学。”我高兴极了,二话不说拿起表戴到手上后,冲出屋子到大街炫耀去了。长大后,在和父亲的在一次闲聊中,我才知道这块表是奶奶花了160元买的,当时我的泪就掉下来了,要知道160元,在那时可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在我上大一时,这块表损坏了,尽管不能使用,但我一直珍藏着直至现在。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