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是党的98岁生日。山阳区光亚街道康乐社区91岁的付瑞芳老人,在71岁大女儿宋秀英的陪同下,向该社区党总支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了却了她内心深处埋藏半个多世纪的心愿。
“经过50多年的思想斗争,我能够再一次鼓起勇气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无论党组织是否接受,我都心满意足了。”付瑞芳老人虽已过鲐背之年,但一口标准的普通话依然清晰、流利。
提起入党这件事,付瑞芳老人打开了尘封多年的记忆。1952年,她和丈夫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从北京到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桦林橡胶厂(风神轮胎股份有限公司前身)工作,由于在工作中表现突出,获得了弥足珍贵的入党机会。但是,上级党组织在对付瑞芳进行外调过程中,得知她的户口年龄比实际年龄小了4岁,遗憾地拒绝了她的入党申请。这次拒绝对付瑞芳的打击很大,却更加坚定了她时刻以党员标准要求自己的信念。
1967年,在全国重工业企业向内地迁建的大潮中,付瑞芳和丈夫毅然随企业搬迁至我市落户,并快速融入新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工作期间,付瑞芳时刻以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任劳任怨、无私奉献,多次被授予“先进工作者”“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然而,抱着不给党组织添麻烦的想法,她始终将入党的心愿藏在心底。
多年以后,为了照顾4个子女,付瑞芳从企业离职,在居委会做起了邻里纠纷调解、义务打扫卫生等基层工作。居民之间因琐事发生矛盾,都会主动找她调解,她每次都耐心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促使双方握手言和、不计前嫌。
在生活中,付瑞芳也非常注重对子女的培养和教育,从小为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努力将他们培养成国家和社会的有用之才。如今,付瑞芳的大家庭已是四世同堂,20多名成年家庭成员中一半以上都是共产党员,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挥洒汗水、倾情奉献。
2011年,付瑞芳的丈夫去世后,她仍然完好地保存着丈夫留下的一本《中国共产党党章》,时常拿出来翻看,将党的纲领熟记于心。几年前,安享晚年的付瑞芳报名参加了社区组织的夕阳红合唱班。每逢重要节日,她都会和合唱班的成员一起,为群众奉献一首首热情澎湃的红歌,用最朴实的方式激发广大人民群众跟党走、颂党情、感党恩的热切情感。
今年七一前夕,康乐社区党总支组织开展了“党群联欢庆七一、载歌载舞颂党情”文艺会演,付瑞芳深受现场热烈气氛的感染,再一次萌发了入党的想法,并得到了该社区第一退休党支部书记成秀华、辖区党员孙秀然和全家人的一致支持。7月1日,付瑞芳老人将自己口述、外孙女代写的一份特殊入党申请书交到了康乐社区党总支书记乔小玲的手中,完成了她尘封心底50多年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