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王学典)将一个有30年历史的老集贸市场成功搬迁,这本身就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能够做到让商户、群众都满意更是难上加难。然而,武陟县木城街道在搬迁二干排集贸市场时却做到了这两点,令人赞叹不已。
二干排集贸市场始建于1989年,是在二干排水沟上建设的集贸市场,一度成为武陟县蔬菜、肉类的最大销售地。市场的繁荣,带动了朝阳一街及周边的热闹繁华,同时也伴随着拥堵、嘈杂和环境的脏乱差。该市场基础设施陈旧,没有停车场,由于处于县城繁华地段,经常造成交通堵塞,广大群众颇有意见。
去年年初,木城街道围绕优化环境、提高群众幸福指数的目标,提前谋划,就集贸市场搬迁、选址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与龙泉街道、三阳乡结合,引进徽商市场项目。
据介绍,在市场搬迁过程中,木城街道接到任务后,主动作为,积极行动,与县市场发展服务中心一道,召开商户代表座谈会,发布公告,解决搬迁中存在的房租、卫生费、拆除等问题,主动与新市场管理人员对接,就市场区域分布、商铺摊位安置、功能设施配置、政策优惠等进行协调解决,优先为原市场160余家店铺、100余家摊点在新市场中选择经营场地,对原市场管理人员进行统一安排,为市场商户搬迁提供便利服务,实现和谐有序搬迁。
去年年底,新市场正式开业运营,原二干排集贸市场老商户全部搬入新的武陟县徽商农产品交易中心。搬迁新市场后,大部分商户的生意均比在原市场好。一家卖面条的商户说:“在搬迁之前担心老客户会丢失,谁知道搬迁新市场后,因为新市场进出车辆更为方便,老客户不但没有丢失,而且还增加了新客户,生意比原来更好了。”
今年6月,按照县政府完善城市功能、持续改善民生的任务安排,木城街道组织原市场房屋权属地建设街召开党员干部会、群众代表会进行座谈讨论,统一思想,形成共识,拿出拆除方案,先后出动机械车辆100余台次,对集贸市场大棚、两侧160间门面房以及市场南同乐巷20多间门面房进行拆除,严格执行环保措施,快速推进拆除和物料清理,顺利完成拆除和清理工作,为武陟县拓宽改造卡脖子路清除了障碍。
二干排集贸市场的外迁拆迁,是木城街道在广泛征求意见、充分调查论证后作出的一项重大民生决策,得到了广大群众的热烈拥护。市场外迁后,该街道将对原市场进行拆除,向南穿通至朝阳一街,该路面宽25米,将有效缓解兴华路、红旗路、和平路的交通压力。
据该街道党工委委员王海富介绍,在打通二干排集贸市场这条断头路的同时,要对二干排河道进行清淤,对老河道进行改造,打造水系景观,在路北头西侧投资建设兴华游园。此项民生工程的实施,不仅将解决周边群众的出行问题,还将为群众提供一个休闲娱乐的活动场所,极大地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