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全省文化志愿服务先进典型表彰大会上,市博物馆“小小讲解员”未成年人文化志愿服务项目被评为2018年全省优秀文化志愿服务项目。这个项目为何能脱颖而出?带着好奇,记者到市博物馆一探究竟。
博物馆,是一座城市向世界讲述故事的窗口。
自2008年我国博物馆开始向社会免费开放,特别是近两年《我在故宫修文物》《如果国宝会说话》《国家宝藏》《上新了·故宫》等文博类节目的相继播出,博物馆变得不再那么“高冷”,反而成为国人热捧的“打卡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走进博物馆,领略中华传统文物之美。
“过去保管收藏、陈列展示是博物馆的重要职能,现在开始逐步向社会教育功能倾斜。”市博物馆副馆长韩青原告诉记者。
博物馆职能的转变,带来的是新的挑战。作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省社科普及基地,市博物馆该如何发挥社会教育功能,扩大社会影响力,尤其是对未成年人这一重要的受众群体?
基于馆舍、人员等实际情况,市博物馆着力在小而精的项目上下功夫,2016年推出“小小讲解员”未成年人文化志愿服务项目。
据了解,该项目是依托市博物馆的文化历史资源,面向我市中小学生开展的免费公益活动,主要通过培训,让孩子们在较短时间内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为前来博物馆参观的观众提供志愿讲解服务。
为保证项目品质,市博物馆严格按照课堂培训、展厅实训、考核上岗三部分进行培训,精雕细琢:培训师资优中选优,由该馆优秀讲解员授课;培训课程不断创新,除文物历史知识、讲解员基本素养、讲解礼仪、普通话发音等外,去年还根据社会需求增设了安全知识课程;培训形式更加多样,课件增加卡通等孩子喜欢的生动活泼内容,邀请往届优秀小小讲解员担任评委为新学员指导、纠错;激励措施层出不穷,不仅每季度或半年统计小小讲解员志愿讲解服务次数,还在主展厅前台设立“小小讲解员”风采展示墙,分别对“明星小小讲解员”“优秀小小讲解员”“讲解场次最多的小小讲解员”进行展示。
“博物馆热”的兴起,公众对民族文化、传统文化的认知度和认同度提高,该项目一推出就深受我市中小学生欢迎,招募人数逐年增加,影响力越来越大。韩青原告诉记者,每年暑期招募的“小小讲解员”人数在30人左右,去年暑期尤为火爆,一下子吸引了300多人报名。
如今,“小小讲解员”已成为市博物馆优秀品牌项目,先后培训“小小讲解员”百余名,其中年龄最大的13岁,最小的9岁,分别来自市区近20所小学。这些“小小讲解员”利用双休日、节假日为公众特别是未成年人提供志愿讲解服务累计1500多场次。
在市博物馆这个展示焦作古代文明和城市文化底蕴的重要窗口,“小小讲解员”为其增色不少。徜徉市博物馆,众多市民和外地游客从“小小讲解员”口中了解焦作故事,欣赏艺术之美,感受文明之光。
来自解放区幸福街小学的毕圣楠今年11岁,作为市博物馆的“明星小小讲解员”,她不仅从博物馆了解到焦作的“前世今生”,还带动身边的同学、邻居也走进博物馆。壮观的汉代陶仓楼、精美的绞胎瓷,既让她为家乡感到自豪,又让她深深着迷。她不仅自己到当阳峪学习绞胎瓷烧制工艺,在市博物馆遇到外地参观者时,还会不遗余力地向对方宣传,建议他们到当阳峪看一看。
今年9岁的冯圣迪也是市博物馆的“明星小小讲解员”,他的讲解受到不少外地参观者的好评。来自四川的参观者问他焦作哪个景区漂亮时,他不仅推荐了云台山,还建议他们到孟州韩园走一走。他自豪地告诉人家:“韩愈是焦作人,他可是大文豪!”
由此可见,“小小讲解员”这一具有教育内涵的博物馆特色体验项目,不仅让焦作少年开阔视野、增长知识,更激发了孩子们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怀。他们,早已成为焦作旅游的宣传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