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脱贫攻坚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慈善+”打造武陟扶贫新模式
扶贫动态
扶贫长镜头
扎根山村 百炼成钢
孟州市为贫困群众 撑起健康“保护伞”
小小松花蛋 致富“金宝贝”
 
   
  数字报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网上投稿 | 太极拳网
上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9 年7月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用好慈善五张名片
“慈善+”打造武陟扶贫新模式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 3jz 到 10655885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 42 到 106592066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本报讯(记者史文生)武陟县委、县政府将慈善注入精准扶贫工作中,借助武陟慈善品牌力量,突出文化、医养、基金、公益、义工五张名片,打造独具特色的慈善扶贫武陟新模式。

  用好慈善文化名片,营造“慈善+宣传”模式。利用互联网多媒体平台,武陟县开通了慈善公益网和微信公众号,感召更多的爱心人士参与慈善精准扶贫;开展“一罐善良·慈善文化进校园”“孝行千里·走进慈善幸福院慰问”等活动,引导广大群众关心关爱贫困群体;举办助学慈善公益晚会、孝亲敬老慈善公益晚会,切实把慈善文化融入学校、乡村和企业;建设100个慈善文化广场、46所老年乐龄之家,制作1000余块慈善孝道文化版面,让慈善文化深入人心。

  用好慈善医养名片,打造“慈善+兜底”模式。按照“财政预算一部分、部门整合一部分、慈善支持一部分”的原则,武陟县在县乡两级建设了5个医养中心,承担重度肢残、智残和精神障碍人员的集中医养,目前5个医养中心已入住163人;采取“政府+慈善+村级+个人”方式,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在村级建成了130所慈善幸福院,对孤寡老人、特困户和不愿离家的重度残疾人就近集中供养,全县村级慈善幸福院入住3500人。县医养中心和慈善幸福院,真正成为特困群众的“疗养院”和“幸福院”。

  用好慈善基金名片,打造“慈善+救助”模式。近年来,武陟县先后成立“亿祥慈善爱心基金”“杨世贵、杨宗永慈善助学基金”,并开启慈善信托先例,积极探索“留本捐息”捐赠模式,为全县打造慈善品牌救助项目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保障。慈善助医。该县开展了白血病和大病贫困家庭救助、爱“心”行动免费救助先心病儿童、免费肾透析、贫困白内障患者免费手术等助医项目,累计救助5816户,发放救助金1861.7万元。慈善助学。该县目前资助2400名贫困大学生,资助金额1200万元,资助71名贫困学生直至大学毕业。慈善救困。将因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等原因陷入困境的群众,纳入慈善紧急救助,给予1000元至1万元的救助,2018年以来,该县共救助150人,发放救助金75万元。

  用好公益岗位名片,打造“慈善+增收”模式。去年以来,武陟县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开发公益性岗位360个;结合实际情况,在县医养中心设立陪护公益岗位,选聘护工52人,负责入住对象的日常照料;在村级慈善幸福院、爱心超市、爱心驿站等设立互助照料服务岗位,增加贫困群众的收入。近年来,该县共开发各类公益岗位714个,提供给不方便外出务工的贫困群众,累计发放岗位补贴322万元。

  用好义工队伍名片,打造“慈善+关爱”模式。随着慈善扶贫事业的全面覆盖,“一米阳光”“群英会”“大爱无疆·孝行天下”等10余支志愿服务团队依托县医养中心和村级慈善幸福院,定期组织开展关爱老人等公益活动,让贫困群众集中聚餐、看大戏、接受义务理发和健康体检。截至目前,该县注册义工2.5万人,注册爱心人士近10万人。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