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福盛坊绞胎瓷有限公司总经理司福源的心里,始终有一个梦想:如何把焦作特有的绞胎瓷传统文化技艺更好地传承下去。
早在2002年,司福源在焦作师专求学期间,就热衷于社会实践。2004年,大学毕业后,他就开始自主创业,先后在旅行社、景区、旅游酒店工作,渐渐地对绞胎瓷旅游纪念品产生浓厚兴趣。随着对绞胎瓷历史文化的深入了解,他决心要把焦作这个特有的绞胎瓷文化传承下去。
北宋时,作为烧制绞胎瓷的修武县当阳峪瓷窑,曾因烧制的绞胎瓷品质最高、品种最全,被誉为绞胎瓷之乡,与景德镇、德化、耀州并称中国“四大瓷都”。令人难以想象的是,绞胎瓷这样一颗明珠因为历史原因而一度被掩埋,后来虽经多年的恢复,仍难重拾当年的辉煌。
“绞胎瓷的发展离不开传承与创新,既要继承传统制作工艺,还要在此基础上大胆创新,结合书画、捏雕、贴花等工艺,真正达到工艺与艺术的结合。”司福源说。
在市福盛坊绞胎瓷有限公司成品展示厅,司福源如数家珍地向记者介绍,绞胎瓷从原料到成品需要10个环节、108道工序。绞胎瓷外观古朴典雅,花纹在制胎中预先形成,不饰雕琢,浑然天成。技法独特,只能手工操作,工艺极难掌握。制作中对空气温度、湿度要求相当严格,烧制中的火候要求极严。
为确保每一道工序精细无误、纹路对称、花纹精美,司福源经常翻阅书籍,上网查阅资料,仔细研究。特别是夏天,在高温火炉的炙烤下,他穿的工作服次次被汗水湿透,但每次他都是两眼一丝不苟地盯着温度表发生的一点点变化。一件成品烧制下来,他累得精疲力竭。
“整个烧窑的过程,也是一个期盼的过程,即便经过这么多年、这么多次的烧制,但每次开窑前自己的心情还是很复杂,既激动又紧张,直至看到成品。”正是凭着这股韧劲、钻劲、干劲,才确保了司福源烧制的每一件作品都是绝品,不可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