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②)今年年初,我市决定选拔第二批医疗骨干,到嵩县继续开展为期3个月的技术帮扶。
对待帮扶工作,李晓冰有点“任性”。
得知医院要选派助产士到嵩县开展技术帮扶,她主动报了名。领导说:“不论是技术还是工作精力,你都非常适合去帮扶。但你孩子还太小,正是需要母亲的时候,你若去了,孩子怎么办?”
大家都知道,晓冰的孩子刚过一岁不久,她爱人是医院的麻醉师,工作忙碌,还经常上夜班,夫妻双方的父母又都不在身边,平时孩子白天都是保姆带。
“我带孩子和保姆一起去!我跟爱人商量过了,他很支持我,保姆也同意。”李晓冰早就作好了准备。
李晓冰朴实地说:“医院考虑派我参加帮扶时,我内心非常高兴,这是对我工作能力的认可。现在高龄产妇越来越多,分娩的复杂程度也越来越高,我希望能把母婴安全的理念带到更多地方,特别是技术力量缺乏的贫困地区。虽然我的孩子还小,但他一直都是保姆带着,保姆也同意跟我一起去,生活上的小困难都是可以克服的。”
3月中旬,李晓冰接到了派驻嵩县妇幼保健院开展技术帮扶的通知。接到通知后,她将工作之余几乎所有时间都放在学习上,不断请教科室主任、护士长等前辈,整理出厚厚的技术要点笔记,制作了内容丰富的实操课件。
“我是一名助产士,也是一位母亲,经历过分娩之痛、分娩之苦,所以我更想把助产士这份工作做得更好,更想在产妇人生中最重要的时候帮助她们,托起母婴的平安。接到通知后,压力很大,我想一定要在有限的帮扶时间内,为帮扶医院留下更多、更有效的技术,更好地惠及贫困地区的群众。”李晓冰坦言。
4月10日,李晓冰带着孩子和保姆来到嵩县,在嵩县妇幼保健院附近租了一间民房,开始了为期3个月的技术帮扶工作。
帮扶期间,她认真观察该院医务人员的接产工作,并与科室主任沟通平日工作中的操作流程,结合产房工作实际认真备课,为科室助产士及医生讲解产程观察及处理、阴部神经阻滞麻醉的操作。
嵩县妇幼保健院领导非常关心李晓冰的工作和生活,考虑到孩子需要照顾,没有为她安排夜班。晓冰非常感恩,在平时的工作中尽可能多接生。她说这样可以多为嵩县的同事示范助产技术,在实际操作中为她们更好地讲解。近3个月来,她在嵩县亲手迎接了近70个新生命的到来。
在她的帮带指导下,嵩县妇幼保健院的助产士掌握了无保护会阴接生技术、阴部神经阻滞麻醉技术,同时对产程的观察和处理进行新的改善,对静滴催产素的使用也进行调整,使静滴催产素的功效提高,同时保障母婴安全。
“我们常说,作为医护人员,应以德为先、以技为本、以勤为贵、以善为美。我们在晓冰的身上看到了这些品质,她带着孩子来帮扶从没喊过苦,白天在产房一忙就是一天,晚上回家还要抽时间整理课件、笔记,给我们的医护人员讲课,帮助我们规范助产工作,传授新理念、新技术,我们非常感动,更感谢焦作为我们选派来这么优秀的技术骨干。”嵩县妇幼保健院副院长靳慧利说。
面对嵩县方面的称赞,晓冰笑着说,能做好技术帮扶,全靠自己有强大的“后援团”。原来,晓冰在嵩县开展技术帮扶以来,只要焦作方面组织业务学习,她所在科室的主任和护士长都会及时把课件和相关笔记要点传递给她,请她第一时间与嵩县帮扶医院的同事分享,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生活上,李晓冰最大的困难是担心孩子生病,因为没有家人在身边,害怕孩子生病影响自己工作。爱人为了帮助晓冰,基本上每次下夜班休息都会到嵩县看望他们母子。
“医院选派她来开展帮扶工作,我替她高兴,也很支持。只要下夜班或是休息,我都会来看他们。”晓冰的爱人梁世杰说,“因为我来了,她会更放心,安心进行帮扶。”
再过几天,李晓冰3个月的技术帮扶工作就要结束了。“我们分娩中心跟这里的产科建立了很好的联系,只要有什么新技术、新理念,我都会第一时间与嵩县的同事分享,共同学习提高,保障母婴安全。”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