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4下一版
全国百强从何而来
扭住关键 精准发力 找准症结 铁腕整治 全力实现空气常新蓝天永驻
“唱首红歌给党听”大型患教活动在我市举行
夜战中原路
李晓冰:带着孩子去扶贫
焦作扬州文旅首次联手推介 南京百姓尽赏江南风中原情
 
   
  数字报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网上投稿 | 太极拳网
上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9 年7月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全国百强从何而来
——奋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焦作实践之一
作者:本报记者 孙国利 李 秋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 3jz 到 10655885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 42 到 106592066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编者按

  6月24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2018年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构建了城市综合经济竞争力指数、宜居竞争力指数、可持续竞争力指数、宜商竞争力指数,对2018年中国293个城市的综合经济竞争力和288个城市进行了评估。报告中,焦作经济竞争力排名第七十六位,跻身全国百强,位居河南第三;可持续竞争力在全国排名第一百零五位,位居全省第四;宜居竞争力在全国排名第一百六十二位,位居全省第五;宜商竞争力在全国排名第一百四十三位,位居全省第五。壮丽70年,奋进新时代。为全面展现近年来我市高质量发展成就,本报自今日起特别推出《高质量发展怀川英雄谱》四篇报道,敬请关注。

  风神轮胎以智能化改造为引领,率先在全球无差别、无歧视实现子午线轮胎系列产品100%绿色改造;龙蟒佰利联自主开发的硫铁钛联产法和硫磷钛循环经济清洁生产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形成了绿色可持续的完整产业链;伊赛牛肉集团与巴西JBS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达成18亿美元供货合同,对外开放步伐进一步加大……随着传统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新旧动能转化不断加快、创新活力逐步释放、投资环境持续优化,焦作正沿着党的十九大指明的方向,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以跻身全省“第一方阵”、打造“精致城市、品质焦作”为奋斗目标,在加快郑焦深度融合、坚定不移推进工业强市战略、“一赛一节”招商引资等方面,奋力书写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焦作答卷。

  在6月24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18年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中,焦作经济竞争力排名第七十六位,跻身全国百强,位居全省第三。那么,焦作何以进入全国百强,其发展动力和秘诀又在哪里?

  郑焦融合,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省第十次党代会将郑焦融合发展上升为省级战略;《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确立打造“1+4”郑州大都市区的空间格局,赋予焦作建设郑州大都市区门户城市的新定位;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继续支持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加快推进郑焦深度融合……

  去年11月16日,我市与郑州市签订融合发展合作协议,标志着两市融合发展开辟了新境界、达到了新高度。

  郑焦一带既是老工业基地,又是粮食高产区,在这一段构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综合走廊,有利于农业结构调整优化、工业结构转型升级和第三产业融合提升,对于发挥经济综合效益、促进郑焦深度融合、打造郑州大都市区具有重大意义。目前,我市启动了郑焦融合生态文化旅游专项规划编制,正依托沿山沿黄旅游资源,与郑州共建郑焦山地生态休闲养生度假游、黄河文化风情游、南水北调生态文化游、中国功夫之旅体验游等精品线路,谋划建立“云台山—嘉应观—陈家沟—少林寺”区域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走廊,加快两市文旅产业跨区域深度合作发展。

  同时,我市加强与郑州康养资源对接联动,重点发展“连锁式”“候鸟式”“抱团式”等康养新模式,助力“世界太极城·中原养生地”建设。目前,我市已与阿里巴巴实现战略合作,打造集竞技比赛、体育健身和衍生产业于一体的功守道赛事,并与张艺谋团队成功签约,启动了大型实景演艺项目《印象·太极》。

  如今,郑焦深度融合发展已进入全面加速期,从交通共建、产业共兴,到生态共治、服务共享,焦作和郑州优势互补、同频共振、抱团发展,正步入全方位、宽领域、深层次的融合发展阶段,一场融合发展“双城记”正在上演。

  工业强市,筑牢经济发展“压舱石”

  工业的高质量发展,是未来经济向好发展的“基本盘”“压舱石”。

  近年来,我市立足工业实际和资源禀赋,坚持“项目为王”,抓牢基本面,深耕产业链,“说了算、定了干,再大困难也不变”,连续组织开展12次项目观摩点评活动,扎实推进十大工业项目建设,重点培育高端装备、绿色食品、新能源汽车、新材料、康养等十大重点产业,强力实施“1020”大企业集团培育工程,成功打造佰利联、蒙牛等超百亿企业,“三新一高”迅速成长,创新能力逐步提升,工业发展迈上了一个新的能级,积淀了向更高层次跃升的基础和优势,筑牢了高质量发展的根基。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我市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强力推进绿色改造、智能改造、技术改造“三大改造”,吹响了工业提档升级的号角,跑出了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有例为证:中原内配实施智能化柔性生产线建设(捷豹路虎气缸套专线),将原有生产线改造成具有自适应、自感知等智能功能的地轨行走式智能化柔性生产线,使数控化率超过90%、效率提升20%、人员减少75%以上;江河纸业对原生产线改造,实现特种原纸深加工,拉长产业链条;明仁药业采用智能化自动化控制技术,实现整机联动智能化、自动化生产。据统计,2018年,焦作“三大改造”共入库项目417个,涉及技改企业313家,总投资753.9亿元,入库项目数和总投资额分别居全省第一位和第三位。

  “一赛一节”,

  奏响开放招商“最强音”

  “一赛一节”不仅是弘扬太极拳文化、推介焦作旅游业、展示焦作城市形象的重要平台,也是促进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有效载体。全市上下以“一赛一节”为工作主线,瞄准“招大引强”“招才引智”,深入挖掘自身优势,不断补齐工作短板、更新招商理念、创新方式方法,突出精准招商、绿色招商、布局招商、产业招商,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今年9月,第十届中国·焦作国际太极拳交流大赛暨2019年云台山旅游节将在我市举行。为更好地落实“文化搭台、经贸唱戏”总要求,推动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示范城市和“精致城市、品质焦作”建设,在中原崛起中出重彩、更精彩,今年年初以来,我市利用“一赛一节”平台,先后在郑州、深圳、北京、上海组织开展了一系列专题招商推介和签约活动,共签约项目121个,项目总投资超过1000亿元。

  精准招商、精心培育、精细服务……我市还健全完善了“8+X”招商机制,出台了《“一赛一节”经贸招商工作目标考核办法》《焦作市招商引资工作绩效评审办法》等政策措施,全市各个领域的产业链进一步拓展、延伸,成效明显。

  太焦铁路,

  打开焦作发展新大门

  交通运输网的发展,对于一座城市不仅起到经济推动作用,而且决定这座城市的发展前景。

  2016年10月21日,太原至焦作铁路(河南段)建设动员大会在博爱县召开。时任河南省副省长、“米”字形铁路建设指挥部指挥长赵建才一声令下,太焦铁路项目(河南段)正式开工建设。太焦铁路的开建,不仅完善了我省“米”字形高铁网络,而且为豫晋两地区域经济发展架起了一条快速通道,为焦作的发展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

  据了解,太焦铁路在焦作境内设焦作站和博爱站,目前工程进展顺利。2020年,该项目建成后,将与已开通的郑焦铁路贯通。届时,乘高铁从郑州出发经焦作到太原只需2小时,太原至焦作只需1小时30分钟左右。这条贯穿河南和山西两省的高铁“大动脉”犹如一条金丝带,将焦作这颗豫北明珠串在新的经济增长带上,为焦作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新的发展诗篇正徐徐展开。在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中,焦作人将以坚如磐石的决心、只争朝夕的劲头、坚韧不拔的毅力,一步一个脚印开拓创新、奋发进取,全力赢得高质量发展新胜利,以优异成绩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