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 璐
核心
提示
在全市“学徐州扬州、促转型发展”的火热实践中,国药集团容生制药有限公司以“无限风光在险峰”的自强、“而今迈步从头越”的自觉、“长风破浪会有时”的自信,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加速国际化进程,引进医药产业项目,努力成为全国代谢及内分泌领域的知名企业,为推动我市高质量发展,致力打造“精致城市、品质焦作”贡献更大力量。
“通过此次学习,我收获颇丰,不仅学到了徐州、扬州发展的成功经验,更开阔了视野、更新了观念,为公司下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明确了方向。”国药集团容生制药有限公司总经理唐燕秋近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此次学习令唐燕秋印象最为深刻的是江苏淮海科技新城的发展经验。江苏淮海科技新城是徐州最具优势的创新研发型综合基地,经过多年的发展,在产学研平台建设、科研成果转化、招才引智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更重要的是,该城营造的创新创业优良环境让她叹为观止。
“在改革开放的浪潮里,闭门造车不行、故步自封不行、异想天开更不行,我们只有打开大门走出焦作,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的成功经验,高起点站位、高标准谋划,才能在新一轮的发展大潮中抢占先机、脱颖而出。”唐燕秋坦言,该公司要坚持问题导向,带着问题学先进,始终把学习的重点放在“复制”实用性方法和经验方面,取真经、求实效;要主动适应市场多元化需求的现实要求,深挖自身潜力,在技术创新、质量提升上下功夫,提高创优能力,不断积累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赢得发展主动权积聚充足能量,努力实现企业更好更快发展。
唐燕秋认为,通过参加专题研修班学习,她更加明确了今后的工作重心,即借鉴徐州打造创业创新高地、人才集聚高地和高质量发展高地的经验和做法,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围绕实现高质量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目标,在产品工艺优化、质量提升等方面加大科技攻关力度,以高质量科研成果全面提升产品质量。要以提升创新体系效能入手,以关键产品研发为抓手,联合高校、科研院所组成创新联盟,推进产学研一体化发展,构建多方参与、协作共赢的创新体系,全力发挥创新合力。要持续强化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引进高端人才,加快技术研发步伐,推动企业发展,为我市高质量发展作贡献。
结合今年的工作计划,唐燕秋提出,要把精细化管理、科技创新作为下一阶段工作的主要抓手,用发展业绩检验学习成效,让人民群众享受到更多更好的发展成果。具体而言,一是以精细化管理为突破口,实施低成本战略,全力降低运营成本,通过构建生产经营精细化管理体系,对生产过程进行优化,针对采购、生产、销售、研发、人工等方面合理控制成本,通过降低经营成本实现让利于民。二是加强与国内外科研机构的合作,并联合进行专科化、特色化、差异化的高质量制剂产品研发,努力打造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更高的产品,为攻克人类医疗难题、促进群众身体健康作贡献。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秉承‘关爱生命,呵护健康’的发展理念,紧紧围绕‘立足一皮一针、走向一带一路、拓展二糖领域、转型智能制造’的战略定位,以专业化、国际化、现代化为发展方向,充分利用中原地区的区位优势和国家的政策优势,依托国药集团雄厚资源,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加速国际化进程,引进医药产业项目,努力成为全国代谢及内分泌领域的知名企业,为社会健康事业发展贡献更大力量!”唐燕秋说。
点评
市委党校讲师卜莲玉:
国药集团容生制药有限公司是一家综合性制药企业,始建于1970年,前身是天津药业焦作有限公司。该公司是河南省高新技术企业、焦作市骨干企业,研发能力很强,特别在原料及制剂生产工艺技术等方面,居国内领先水平。基于这个发展优势,希望该公司一定要保持这种好的发展态势,为全市高质量发展作贡献。
希望该公司如唐燕秋总经理谈到的那样,要学习徐州、扬州强力打造“三个高地”,即创业创新高地、人才集聚高地、高质量发展高地的经验和做法,并结合企业实际,继续秉持“关爱生命,呵护健康”的发展理念,以专业化、国际化、现代化为发展方向,充分利用区位优势、政策优势、资源优势,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加速国际化进程,引进医药产业项目,全力提升企业竞争力,为焦作高质量发展增添动能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