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朱颖江)不吃药、不打针,只要扭一扭、转一转,就可以治疗眩晕?日前,市第五人民医院内四科使用手法复位法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症,得到了患者的肯定。
近段时间,该科主任黄华发现一些患者因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症前来就诊,而且这些患者在来该科就诊前,都有在其他医院治疗但效果不佳的经历。黄华说,其实,患者不用作CT、核磁共振等检查,只需要用Dix-Hallpike试验就可以确诊是否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症。
患者刘女士今年60岁,1年前出现不明原因眩晕症状,曾去过多家医院检查,结果无异常。几天前,刘女士的眩晕症状加重,被家人送到了内四科。黄华看了刘女士的各项检查结果后,让刘女士坐在检查床上采用Dix-Hallpike试验为其检查,最终确诊刘女士的眩晕症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随后,黄华通过手法复位法给刘女士进行了治疗。“不用打针、吃药就把我的眩晕症治好了,真是太感谢你们了。”刘女士激动地对黄华说。
黄华说,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症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周围性前庭疾病,源于内耳的眩晕病。当人的头部处于某一特定位置时可诱发短暂性眩晕,并伴有眼震和自主神经症状。这种病具有自限性,可见于各个年龄段,以老年人多见。发病原因可为原发性,也可为继发性。临床上以原发性多见,病因不明,临床表现为患者在某个特定体位,如躺下、坐起、仰头取物、低头、转动头部以及翻身时出现短暂性眩晕。
黄华说,耳石脱落是导致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症的主要原因。人体的耳部结构复杂,耳石为碳酸钙结晶体,正常情况下耳石位于椭圆囊、球囊内附着于耳石膜上。耳石受到外力或机体发生刺激性疾病时很容易发生脱落,脱落的耳石因人体体位变化而运动进入半规管,半规管毛细胞受到耳石的刺激后导致机体眩晕。这种眩晕的时间较短,患者会感到天旋地转无法站立。
黄华指出,头晕或者眩晕的症状并无病因的特异性,同一疾病可以有多种不同的症状,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症患者主要是眩晕,但也可能同时感到站不稳或非旋转性的头晕。因此,医生在为患者检查时,一定要进行Dix-Hallpike试验,排除心脑血管疾病引起的眩晕,然后才能对症治疗。
“通过手法将脱落的耳石复位,患者的眩晕症状即可消失。因此,这种病根本不需要打针、吃药。”黄华说。
随后,该科副主任医师李凤琴在护士的配合下,为记者演示了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症的手法复位法。
李凤琴首先让护士坐在病床边,让其头部向下垂于床边,将头朝向检查耳侧旋转45度,然后头部后垂,再次向检查耳侧旋转45度。依次检查完后,让护士仰卧在病床上再次按顺序检查,通过10个步骤确定耳石脱落部位。确定耳石脱落位置后,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手法复位。
在手法复位过程中,李凤琴让护士坐在病床上,使其头部向一侧转45度,让护士快速后仰,使其头部与床面呈10度至30度,再将其头部反方向旋转90度,将其头部连同身体反方向翻转,头部偏离仰卧位135度,使其侧卧,面部朝向地面。
李凤琴说,因耳石脱落的位置不一样,复位手法也不一样,在手法复位前要先排除患者是否伴有高血压等疾病,为严重高血压患者进行手法复位时需要密切观察血压变化情况。
图①②为李凤琴在演示手法复位法。本报记者 朱颖江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