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丁 垒
7月9日16时许,位于孟州市的河南省皓泽电子有限公司车间更衣室里,一群工人正在脱掉身上的防尘服,准备下班。车间工位上,郝泉清和赵俊豪等几个人还在继续工作着,郝泉清说自己不想下班是因为没有完成规定的工作量,自己多干一会儿就可以让带他们的师傅减轻一点负担。“我们的工作量不够,师傅就得帮我们完成。”郝泉清说。对待工作有了一分责任感,知道体谅师傅了,这是发生在郝泉清他们身上的一些变化。
郝泉清和赵俊豪都是市职业技术学校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他们来到河南省皓泽电子有限公司进行工学交替。安排学生到企业以工促学、工学交替,是市职业技术学校和河南省皓泽电子有限公司合作开展“双元”育人的一项内容。
技术技能人才“双元”培育工作是市委、市政府启动和主导推进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目的是通过校企合作,充分发挥学校和企业的自身优势,共同培育社会急需紧缺人才。今年2月13日,市职业技术学校和河南省皓泽电子有限公司签订了《技术技能人才“双元”培育合作协议》,约定双方共同承担培育学徒责任的“双元”培育人才培养模式,实行双主体育人、双导师指导、“双元”招生、“双元”教学、“双元”评价。具体来说,就是校企双方都是培育人才的主体,双方根据企业的岗位需求,共同制订培养计划,开发以企业课程为核心的“双元”教育内容,共同研究制定合作专业的教学标准,共同编制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的在校学习教学大纲和在企培训大纲,形成“双元”课程体系。校企分工负责,理论学习及基础技术技能教学与训练主要由学校教师承担,企业技术骨干作为师傅指导、参与;专业技能培养主要由企业师傅承担,学校教师辅助。在实践教学环节,对接最新的职业标准、行业标准和岗位规范,紧贴岗位的实际需求更新课程内容和实训项目,调整课程结构,把在学校专业理论和基本技术技能的学习与在企业专业技术技能的培训紧密结合起来。学校与企业直接合作招收学生,对经过学习达到毕业要求的毕业生,可获取学历证书和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签约之后,市职业技术学校和河南省皓泽电子有限公司联合办了“皓泽电子冠名班”,计划招生50人。该班学生除了完成专业教学计划规定的教学任务外,还要完成河南省皓泽电子有限公司企业文化、规章制度、操作规程等课程的学习。同时,河南省皓泽电子有限公司安排该班学生到公司跟(顶)岗实习,并保障学生实习期间生命财产安全,给予学生津贴、福利和工资待遇。实习期满后,合格的学生可以被河南省皓泽电子有限公司正式录用。
其实,市职业技术学校和河南省皓泽电子有限公司于2018年9月就开始产教融合的校企合作,至今市职业技术学校已经安排了上百名学生进入该公司进行工学交替,强化教学、学习、实训相融合的教育教学活动,推进校企一体化育人。
郝泉清他们这一批学生,于一个月前进入河南省皓泽电子有限公司,在接受了一天半的培训后,就开始跟着师傅进车间,现在吃住都在公司,并开始从事生产加工。经过一个月的实习,郝泉清的感受是专业技能提高了,也知道了在学校学的知识中哪些是重点,更重要的是师傅就在身边,可以随时请教一些操作中的技巧。学生刘雨婷说,现在她在师傅的指导下也能上岗了,并熟悉了电子企业的一些规章制度、企业文化,她觉得这些对自己以后就业会有很大帮助。
河南省皓泽电子有限公司是一家以智能手机摄像头AF驱动马达为主导产品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销货量全国第一、全球第六,也是孟州市纳税十强企业。该公司行政部高级经理李团结说,和我市很多企业一样,他们在生产旺季也会遇到人力资源短缺问题,与市职业技术学校合作后,学校专业对口的学生有一定的理论基础,经过简单培训就可以上岗,这在很大程度上帮企业解决了用工荒问题。“所以,‘双元’培育对企业很有好处,我们期望继续与学校深度合作。下一步,我们想把车间建到学校。”李团结说。
市教育局职成教科科长郭士俊说,我市开展技术技能人才“双元”培育,就是让职业学校在专业建设、课程设置、教学计划等方面更好地与企业的产业需求、职业标准和生产过程等进行密切对接,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市职业技术学校与河南省皓泽电子有限公司同属于我市首批‘双元’培育改革试点单位,双方在过去合作的基础上,正在打造校企合作的升级版,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下一步,我们还将针对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不断调整职业学校办学方向,优化专业结构,科学实施教学,高质量地为我市经济发展提供专业技能人才支撑。”郭士俊说。
市职业技术学校校长吴林强说,技术技能人才“双元”培育,不但学生可以到企业进行实战训练,学校教师也可以到企业生产一线锻炼,了解企业的需求,这就让学校的教学更有针对性。他表示,接下来,学校将进一步拓宽“双元”培育合作渠道,携手更多企业,通过开展新知识、新技能、新技术等方面的培训,不断提升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技术创新革新能力,推动我市职业教育快速发展,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具有扎实技术基础、熟练操作技能的初中级实用人才,进一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