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创联创”激战正酣,民生街道再创佳绩。
7月9日,市“四城联创”指挥部办公室通报对老旧楼院集中检查排序结果,解放区民生街道位列第三。之前,该街道的“四城联创”工作在全市观摩评比中多次受到表彰。
民生街道辖区共有97个楼院,全为老旧楼院,甚至还有上世纪初英福公司的建筑遗存,改造提升难度之大不言而喻。那么,该街道何以频创佳绩?
连日来,记者在走访中发现该街道取得佳绩的秘诀有四个字:“改”“拆”“管”“共”。
功能不完善、环境卫生差、管理不到位是老旧楼院的通病,广为居民诟病。民生街道以“四城联创”为契机,围绕“改”字做文章,使老旧楼院旧貌换新颜,居民生活品质随之提高。
部队5号院原系单位管理型楼院,后因多种原因,无人管理,整体环境脏乱差。民生街道充分调动党小组、议事会及居民群众参与创建的积极性,从完善基础设施到规范长效治理,完成从“杂乱”到“美丽”的蝶变,成为“四星级”楼院。
位于解放区新华中街的电影南院,南围墙是1905年英福公司建的第一口矿井架的围墙。改造工程中,民生街道深挖工业特色资源,在“四城联创”中予以传承利用。该街道围绕矿井历史文化特色,精准制订创建方案,装监控、安路灯、装门禁,美化墙体,规范秩序,将电影南院打造成体现焦作历史的智慧型楼院。“城市书屋”正在设计中,建成后将成为该楼院的又一亮点。念好“改”字诀,民生街道改善了基础设施,提升了居民群众的精气神,推动了基层社区的社会自治。
违章建筑是老旧楼院的沉疴宿疾,不仅影响城市整体形象,还存在较大安全隐患,是老旧楼院环境提升的重要任务。民生街道转变思维定式,围绕“拆”字发动群众,依靠群众,惠及群众,使宿疾皆愈。
团结西街有48处违建,将本不宽阔的道路挤占得更加狭窄,上下班交通高峰期人们更是举步维艰,附近居民怨声不断。群众有所呼,街道有所应。民生街道结合“四城联创”和扫黑除恶,在辖区内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并联合相关部门,对违章建筑下达拆除通知。党员干部率先垂范,部分商户主动拆除,团结西街违建拆除水到渠成。6月18日一个上午时间,该街道便完成了集中拆除工作。
回溯5月9日,胜利北街这条百年老街上,存在了几十年的34处违建全部拆除,道路拓宽约3米。
花园街、新华街23处违建集中拆除的前一晚,一个拆迁户思想出现波动。得知这一情况后,民生街道办事处城建科科长赵阳和枫华园社区干部一起连夜赶到其家,反复做工作,得到同意后又将违建内存放的东西搬运至其六楼的家中,确保了第二天圆满完成拆迁任务。
念好“拆”字诀,民生街道不仅没有因为拆迁引发一起上访事件,还赢得了广大群众的称赞。“这些违建拆除后,我们心里别提有多敞亮了!”家住团结西街团结3号院的王先生说。
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背街小巷最能体现精细化管理水平。民生街道将为民、利民、惠民贯穿创建全过程,立足“管”字,于细微处见功夫、见态度、见精神。团结东街、花园街有1所小学和2所中学,大量的流动商贩在上学放学时间点蜂拥而至,加上接送学生的车辆乱停乱放,上下学时间这两条路段被堵得水泄不通。民生街道联合区城管局累计出动人员500余人次,开展了校园周边流动摊贩治理专项行动,清理流动摊贩30余家,还路于民。印刷街曾是“吃货”们的“天堂”,占道经营有着20多年的历史,环境脏乱差,食客随地大小便现象十分严重,周边群众意见很大。民生街道多次与饭店经营者沟通,帮助其选择新的经营场所,彻底治愈了这一顽疾。有一家经营历史超过20年的面馆,长期在印刷街上经营夜市,今年五一期间,该街道联合区城管局、食药监局出动20多名人员,清理其店外经营违法行为,并对其店内卫生、油烟净化等情况进行了规范和整改。
“四城联创”不会一蹴而就,也非一时之功,民生街道围绕“管”字建立长效机制,加大巡查力度,在不同时间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巡查工作,保证了“三种经营”现象不反弹。
“四城联创”是全面体现城市高质量发展理念的具体举措,也是打造“精致城市、品质焦作”的必然要求,仅凭一个街道之力,难以为继。民生街道在“共”字上动脑筋,和分包部门、辖区单位共创共建,建立了长期帮扶机制。作为分包市领导,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李民生深入街道、社区、楼院指出创建重点,指导创建工作。解放区委书记吴军及分包常委、县级领导多次到街道调研指导。帮扶单位市文广旅局每周两次到分包楼院开展全城清洁活动,雷打不动。解放派出所为分包楼院购买了垃圾桶、安装了监控,为华园南区清理楼道内的垃圾;市农机局出资3万元用于学生路小学院的改造;市实验中学出资3万元用于分包楼院的改造;市商务局、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市供销社、市房地产交易中心、市园林养护所、市道清中学等单位领导多次到分包楼院指导参与创建工作。
“改”“拆”“管”“共”,民生“四城联创”四字诀,让辖区群众收获了满满的获得感、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