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
提示
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机构的天职。作为地方金融主力军,焦作农信社(农商银行)始终坚守服务实体经济职责,以改革创新搅动金融活水,通过打造“政府信赖的本土银行、支持‘三农’的主力银行、服务城乡的普惠银行、助力经济的责任银行”,全面提高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有力地支持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放大坐标学先进,加快转型促发展。焦作农信社(农商银行)将拉高标杆,创新思维,把徐州、扬州经验做法吸收好、运用好,切实把‘学’和‘转’的成果体现在服务乡村振兴、助力民营经济、精准扶贫上,不遗余力支持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精致城市、品质焦作’建设贡献农信力量。”近日,河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焦作市办公室负责人卫龙奎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谈到此次学习的感受,卫龙奎说,徐州、扬州之所以在转型发展的轨道上快速前行,加强金融支持、加快金融创新是其制胜法宝。两市的实践充分证明,在金融上多投入,在金融与科技融合上多创新,必将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大发展动能。特别是徐州乡村振兴的睢宁实践,在“居”上突破,破解发展资金难题;在“产”上兴业,提升农业发展品质的做法,更是为我市金融支持特色小镇建设、美丽乡村建设、三产融合提供了有益参考。通过与两市比较发现,我们既在金融科技创新上有差距,又在思想观念更新、体制机制创新上有差距,这就需要我们对标先进、深入思考,拿出硬措施、真办法,真正解决好如何加快农信社改革创新,如何更好地服务乡村振兴、“三农”发展、实体经济等问题。
凝心聚力谋新篇,砥砺奋进再出发。当前,我市正处在转型攻坚的关键时期,站在跨越发展的紧要关口,取人之经,创己之新,方可事半功倍、提升效率。卫龙奎表示,焦作农信社(农商银行)将以此次学习为契机,进一步拓宽视野、更新观念,围绕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这个根本任务,在抓好“三大工程”、打造“三大银行”上用实劲,真正将学到的经验成果转化为指导工作的具体实践,让徐州、扬州经验在焦作农信系统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抓好服务乡村振兴工程,打造助力经济发展的责任银行。农信社因农而生,因农而兴。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做好乡村振兴工作的总体部署,焦作农信社(农商银行)将全面深化“三农”金融服务,创新普惠金融产品,持续推动信贷资源向乡村汇集,5年内计划投放300亿元信贷资金,着力服务好“一平台两方面三体系”(涉农服务平台,美丽乡村、特色小镇,现代流通产业体系、全域旅游产业体系、区域特色产业体系)建设。
抓好普惠金融工程,打造服务城乡的普惠银行。焦作农信社(农商银行)一是主动对接焦作市智慧金融服务平台,全力服务小微企业,确保2019年年底前累计支持平台企业资金不低于40亿元。二是加快金融科技创新步伐,大力开发适合焦作小微企业的金融新产品、新业务,提升农信社电子银行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三是扎实做好金融扶贫,积极对接优质扶贫产业项目,对符合贷款条件的贫困户做到应贷尽贷,真正激活金融扶贫的“造血”功能。四是持续优化金融服务,开发更多金融产品,开展更多金融惠民活动,为全市百姓提供更精准、更具特色的金融服务,打造农信品牌,提升社会形象。
抓好机制转型工程,打造行稳致远的现代银行。焦作农信社(农商银行)加大与银监部门的对接力度,全面完成市、县两级农商行组建工作;按照现代银行标准,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建立健全“六项机制”,依托小微金融、内控管理、品牌提升、业务创新“四轮驱动”,加快向综合性、多功能、智慧型银行转型发展,在全面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中不断做优做大做强。
点评
焦作师专管理学院院长李鸿才:
卫龙奎同志这次赴徐州、扬州是带着问题学、全面系统学,感悟很深,收获很大。他提出,焦作农信社(农商银行)将围绕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这个根本任务,全面服务乡村振兴,加快金融科技创新,可谓准确把握了“学”与“转”的关系、“学”和“用”的关系,战略定位清晰,发展方向明确。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焦作农信社(农商银行)充分发挥“三农”金融主力军作用,主动扛起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大旗,做好“金融富农”“品牌强农”“服务助农”“创新助农”四篇大文章,这既契合中央乡村振兴战略的工作要求,也是推动我市“三农”大发展的有力之举。
特别是焦作农信社(农商银行)今年计划投放不少于20亿元信贷资金支持乡村振兴,是大手笔、大动作,必将对全市特色小镇建设、美丽乡村建设、三产融合起到强有力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