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杜玲)今年年初以来,市人社局紧紧围绕“民生为本、人才优先”工作主线,突出就业创业、社会保障、人事人才、劳动维权等重点工作,深化改革谋创新、凝心聚力抓落实,各项重点目标任务均实现了时间、任务“双过半”,部分全年目标任务已提前完成。
就业创业实现新突破。市人社部门坚持把就业作为民生之本、工作之首,印发了《关于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促进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举办了春风行动等专场招聘会,多渠道发布就业岗位信息,在求职者和企业之间建立了有效对接桥梁;全力做好“互联网+就业”信息系统应用工作,实现公共就业创业服务平台由信息化向智能化转变;抓好创业带动就业,推进返乡下乡创业,全市累计搭建创业孵化平台113家,积极争取且已经到位中央、省年度就业补助资金1.37亿元。
截至6月底,全市城镇新增就业4.3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1.2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0.4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7万人,各项指标均超序时进度。此外,全市发放新增创业担保贷款3.9亿元,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17.8%;2.7万人参加全市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95.2%。
社会保障水平持续提升。我市是全省第二家省社会保障新信息系统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双上线”的省辖市,参保单位和群众可在一个服务窗口办理所有养老和失业保险业务,使群众办事更便捷。继郑州、洛阳、新乡之后,我市是全省第二批实现电子社保卡首发应用的省辖市,群众在药店、医院只需出示手机上的电子社保卡二维码,即可完成购药、就医费用结算。此外,我市积极贯彻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初步测算,通过减税降费,我市企业每年可减少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缴费3.4亿元,进一步减轻了企业负担。今年,市人社局全力做好机关事业单位“中人”退休待遇核算工作。截至7月2日,我市退休“中人”总数达11405人,已按新办法计发退休金3725人,退休金发放完成率达32.66%。我市下放了工伤认定权限。权限下放后,市人社部门只负责市属机关企事业单位以及中央、省属单位和省厅移送工伤案件的工伤认定工作;县(市)区用人单位职工工伤认定等工作,由之前市人社部门统一负责改为由当地人社部门负责,极大提高了工伤认定效率。
截至5月底,全市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44.5万人,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98.1%;全市失业保险参保36.5万人,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01.5%;为全市17.1万名企业离退休人员发放养老金156296万元;为全市7886名失业人员发放失业保险金5033.82万元,按时足额发放率达100%;全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158.4万人,60岁以上领取养老金人员共46.6万人,市区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提高至每人每月120元,沁阳、孟州两市提高至每人每月115元。
人事人才工作实现大发展。市人社部门受理了首批“引才聚焦”工程落户高校毕业生生活补贴申请,截至5月底,第一批已受理申报582人,符合条件528人;第二批自6月初开始受理,现已受理申报124人,目前工作仍在进行中。上半年,我市引进高层次紧缺人才899人,其中本科生757人、硕士研究生104人、博士研究生38人,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56.2%。此外,我市加大职业教育“双元”培育模式实施力度,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推广工作,完善了校企合作机制;深入推进工资收入分配制度和职称制度改革,进一步调动了全市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劳动关系更加和谐。市人社局会同市住建、公安、信访等部门开展了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专项检查行动,在全市共排查在建工程项目282个,排查出22家欠薪隐患单位,为农民工讨薪488万元;较好地处理了信访和劳动人事争议事项,维护了广大群众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