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詹长松
这是一份了不起的成绩单:自去年6月份开展全域“四好农村路”示范市创建活动以来,我市累计投入22亿元,完成精品创建里程2220公里,拆除违建24.9万平方米,过村路段墙体美化96.6万平方米,修建节点游园167个,修建公交港湾及安装站牌527个,道路绿化6.5万亩。省委书记王国生今年莅临我市调研时指出:“焦作市建设‘四好农村路’和公路绿色廊道,路子是对的,并走在了全省前列,要持之以恒地抓下去。”
这是一幅引人注目的画面:今年3月1日,我市“四好农村路”和公路绿色廊道创建镜头亮相央视《新闻联播》《朝闻天下》,成为全国“四好农村路”建设成就中的一抹亮丽色彩;5月28日,我市的“四好农村路”创建新闻再次亮相央视《朝闻天下》。
这是让人引以为傲的称赞:全市广大农村道路通行环境明显改善,人居环境显著提升,基本实现农村公路全通畅、交通脱贫全覆盖、沿线乡村全通车、管养责任全明晰、过街路段全美化、公路两侧全绿化、道路环境全域净,成为我市最大的民生工程之一,更成为乡村振兴的有力带动和支撑,得到了广大群众的交口称赞。
……
2014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好农村路”建设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以来,我市高度重视,按照省委、省政府和省交通运输厅的工作部署,将“四好农村路”创建工作作为助推乡村振兴、决胜全面小康的重大政治任务来抓,已成功创建孟州市、沁阳市、武陟县3个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占全市六县(市)的50%。在此基础上,去年6月份,我市自我加压、超前谋划,以高于国家和省定标准,开展了大规模的全域“四好农村路”示范市创建活动。
说了算、定了干,再大困难也不变。市委、市政府成立了以市委书记王小平为政委,市委副书记、市长徐衣显为指挥长,市委副书记刘涛、副市长武磊和闫小杏为副指挥长的高规格创建指挥部,形成了“市委书记亲自挂帅,党委、政府坚强领导,交通运输部门牵头负责,相关部门通力协作,人民群众广泛参与,市、县、乡、村四级联动,全社会大干快上”的格局。
为确保“四好农村路”建设的高标一流,我市制订了《焦作市“四好农村路”创建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力争通过3年努力,实现全域达到省级及以上“四好农村路”示范县标准;编制了高标准的《焦作市“四好农村路”创建技术导则》,规定县、乡、村道两侧路肩分别不低于5米、3米、1米,两侧绿化分别不低于30米、20米、5米。
同时,我市组织市、县两级赴山东临沂、山西临县、河北邢台、浙江安吉、安徽绩溪以及我省新安、息县、范县、潢川等先进地区学习考察40余次,学习经验、探寻做法、破解难题,为高标准开展创建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此外,我市建立了“四好农村路”创建的长效机制,坚持政府主导、属地管理、分级负责、部门协作、社会参与,探索推行路长制,开展农村公路“设星定级”,推行项目招投标、施工管理等“七公开”制度,推进“建、管、养、运”常态化、规范化。在全域“四好农村路”创建活动开展不到一年时间里,我市组织了6次观摩、评比、打分、排名、点评活动。王小平每次都带领相关市领导、市直相关部门及各县(市)区一把手巡回观摩,强力推动创建工作。
市委、市政府“五位一体”督查组也切实加强对“四好农村路”创建的专项督查;市交通运输局坚持实行“日统计、周排名、旬通报”,层层传导创建压力;各县(市)区都建立高效的督导机制,形成了明争暗赛的良好局面。我市还聘请第三方机构参与评估,使考核结果更加科学合理。去年年底,我市专门召开大会,对4个先进县(市)区予以重奖,累计发放奖励资金6000多万元。
正是有了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各项机制的有力保障,我市“四好农村路”建设呈现出又好又快的态势。各县(市)区相互比学赶超,学以致用,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自身实际和当地特色,打造出了一系列焦作“四好农村路”创建特色亮点。六县(市)围绕乡村振兴、全域旅游、产业发展、脱贫攻坚等方面开展创建,助推农业农村发展。四城区和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突出生态打造、路域环境综合整治,并与“四城联创”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开展创建,提升城市品质品位。
沁阳市、博爱县突出“四好农村路+产业”,沁阳市通过“四好农村路”创建,将哈密瓜、食用菌农副产品种植基地、禽畜养殖基地、美妆头饰、玻璃钢等工业生产基地,牡丹、玫瑰小镇等花草种植基地串联起来,形成了8个产业集群;博爱县积极构建县域西南快速交通网络,不仅方便沿线3个乡镇16个村的群众出行,而且为沿线2万座温室大棚、3.5万亩蔬菜提供了便捷通道。武陟县突出“四好农村路+乡村振兴、脱贫攻坚”,依托“四好农村路”把万亩怀药、千亩果园等种植基地串联起来,畅通了20余万亩四大怀药和瓜果蔬菜销售大通道,助推全县35个贫困村,3874个贫困户脱贫致富。孟州市突出“四好农村路+全域发展”,统筹推进滩区、岭区、平原区路网建设,使孟州市产业集聚区晋升为全省三星级产业集聚区和全省十强产业集聚区。温县、修武县突出“四好农村路+文化旅游”,温县通过“四好农村路”,将陈家沟与环城水系慢行景观带、南水北调生态观光带、黄河滩区田园生活带串联起来,“功夫之乡,太极圣地”文化旅游更加快捷便利;修武县以金云路为主线,将云台山十几个古村落串联成线,打造了以精品民宿“云上的院子”为中心的旅游产业链,使云台山风景区进一步享誉全国。四城区与示范区坚持一招多效,积极打造“一条畅洁公路,两道绿色长廊,三季花开不断,四季草木常青”的乡村振兴路。
我市高质量创建“四好农村路”实现了一招求多效,综合效益最大化。群众出行更加方便。“四好农村路”的高标准创建,形成了通畅、便捷、绿色、生态的交通网络,全市农村公路里程达6782公里,城乡班车达800余台,城乡班线达150多条,基本实现“出门见路,抬腿上车”。全域旅游上档升级。“四好农村路”进一步将云台山、青天河、神农山、青龙峡等山水景观,圆融寺、影视城、月山寺、韩园、陈家沟、嘉应观等人文景点,莫沟村、源沟村等美丽乡村串联起来,形成独具特色的“南太行—古山阳—黄河滩”全域旅游经济带,为打造“世界太极城、中原养生地”奠定了坚实基础。仅今年五一期间全市就接待游客164万人,旅游综合收入达9.02亿元,同比增长8.3%,成为全国节假日的旅游亮点。乡村振兴提质提效。通过“四好农村路”创建,加强了广大农村与外界的联系互通,农村淘宝、物流公司相继进驻农村,使广大农村的瓜果蔬菜、四大怀药走出家门、远销国内外,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年收入增长达9%,实现了农民更富、农业更强、农村更美。生态环境改善明显。农村公路以及我市高速、干线公路绿色廊道建设的强力推进,为我市构建了两道绿色生态长廊,极大改善了大气环境质量。基层党组织的号召力影响力不断增强。“四好农村路”的创建,有力改善了广大农村的出行环境、人居环境,得到了广大群众交口称赞,增进了干群关系,成为最大的民生工程,为党在基层凝聚了民心,夯实了基础。
“下一步创建中,我们将坚决按照市委书记王小平的要求,在建设上出精品、融合上有深度、管护上见水平、运营上增效益,努力打好基础能力建设这张牌,破题乡村振兴、促进脱贫攻坚、改善人居环境,全面提升县乡整体面貌和管理水平。”市“四好农村路”创建指挥部办公室一名工作人员说。
2019年,我市全域“四好农村路”示范市创建工作总体上可以概括为抓机遇、创示范、做表率,努力在“建、养、运、加、全”上出重彩、更精彩。
——夯实“建”的基础。2019年全市拟创建“四好农村路”里程为2865公里,整个创建投资预计25亿元。实现所有自然村组通硬化路,开展“百县通村入组工程”,推进农村公路进一步向自然村(组)延伸,年底前全面完成建设任务。实施县乡道路水泥路“白改黑”,全市2019年实施“白改黑”的县乡道路318公里。
——完善“养”的长效机制。完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长效机制要做到“五个养”:经费保养要到位,路长认养要到位,设星定养要到位,综合管养要到位,年终奖养要到位,切实做到“有路必养、养必优良,有路必管、管必到位”,实现管养常态长效。
——实现“运”的全覆盖。实施“万村通客车提质工程”,进一步完善县乡村三级客运网络,年底前全市具备安全通行条件的常住人口在100人以上的行政村全部通客车,电话预约班比率低于5%,让农民群众“出门见路、抬脚上车”。
——提升“加”的效应。继续按照“一乡一村一路一策”的思路,深入推进“四好农村路”+党建、+脱贫、+产业、+生态、+文化、+旅游、+休闲,做到“四好农村路”修建到哪里,产业就落地到哪里,旅游项目就跟进到哪里,绿色廊道建设就推进到哪里,倾力打造高质量“四好农村路”升级版,创建焦作经验和焦作模式。
——突出“全”的特色。通过全域示范市的创建,实现全域农村公路全通畅、交通脱贫全实现、所有行政村全通车、管养责任全明晰、过街路段全美化、公路两侧全绿化、道路环境全域净,将我市农村公路打造成高质量的党建路、脱贫路、产业路、生态路、文化路、旅游路、休闲路。
挥太行巨笔,书“四好农村路”长卷;蘸黄河浓墨,绘“乡村振兴路”蓝图。下一步,我市将紧紧围绕农村公路“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总目标,以实施补短板、促发展、助增收、提服务、强管养、重示范、夯基础、保安全“八大工程”为重点,全面推进“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为助推乡村振兴,决胜全面小康,构建“精致城市、品质焦作”,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示范城市而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