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衣雪发青玉嘴,群捕鱼儿溪影中。”昔日杜牧《鹭鸶》里生动描写白鹭在稻田中捕鱼觅食翱翔的情景,今日在修武县五里源乡大沙河两岸的大堤屯村再现。
7月13日至14日,记者在大堤屯村千亩稻田的周边看到,成群结队的数千只白鹭时而在稻田上空舒展身姿飞翔,时而钻进稻田中穿梭捕食,构成了一幅稻田、白鹭、鱼虾、鸭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农耕画卷。
7月14日4时50分,天色刚刚吐白,益源农林合作社马振旺从搭建在稻田边的吊床上下来,开始为稻田鸭忙碌起来。
今年,该合作社引进了5000只稻田鸭,就是想利用鸭子旺盛的杂食性和不间断的活动能力,吃掉稻田内的杂草、害虫,达到疏松土壤、浑水肥田的效果,生产出无公害的水稻。
5时20分左右,红彤彤的太阳冉冉升起,栖息在大沙河河畔杨树上的白鹭陆续盘旋而下,在稻田里翩翩起舞,美好的一天又开始了。
合作社员工马保林开着三轮车来到大沙河旁后,发动了水泵机,顿时,哗哗流淌的清水溢满了水渠,源源不断地流进稻田。
比马保林起得还早,在修武县工作的张红军说:“放眼望去,成群结队满稻田跑的白鹭就跟我家养的一样。近年来,大沙河上游经过重点治理,水源充沛,水质也越来越好,在有利于水稻生长的同时,也吸引了白鹭在这里安家。”
从小生活在大堤屯村的私企老板、摄影爱好者王保生将白鹭在稻田里翩翩起舞的瞬间,通过抖音拍摄传播家乡的美好。
良好的生态已经成为当地农民致富的新机遇。曾经在外打拼的村民袁小全抓住商机,在去年种植有机水稻600余亩的基础上,今年又扩大种植1000亩,同时饲养了5000只稻田鸭。
“稻田养鸭是一种粗放的饲养方式,即能解决稻田的除草、杀虫问题,又能用鸭粪滋润水稻,还可提高水稻有机化程度,减少化肥、农药的公害,实现水稻纯绿色生产。”袁小全自豪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