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法苑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司法生产力因突破瓶颈而迸发
 
   
  数字报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网上投稿 | 太极拳网
上一期 版面导航    
2019 年7月1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司法生产力因突破瓶颈而迸发
——解放区法院强力打造案件“繁简分流”新模式纪实
作者:本报记者 郭嘉莉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 3jz 到 10655885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 42 到 106592066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人工分卷,“线下”对案件进行分流。 张永刚 摄
  网上分卷,对案件进行“线上”分流。 张永刚 摄
  诉前调解中心工作现场。 张永刚 摄
  速裁团队庭审现场。 张永刚 摄
  诉前调解中心的法官耐心给当事人做思想工作。
  张永刚 摄
 
   

  核心提示

  “没想到,我的事不用跑法院,在家门口就能立案,在网上就能调解,非常方便;更没想到的是,从头到尾没有让我往法院跑一趟……这服务、这效率,真的太给力了!”

  “本以为两三个月后才能有结果,没想到当天开庭、当场判决、当场拿到判决书,来了一趟,啥事都解决了,省时又省力。”

  解放区法院审判方式的巨大变化,赢得了群众满意的口碑。

  2018年以来,解放区法院打破传统思维定势和工作惯性,构建了科学高效的分流机制,健全了简案快审的速裁机制,完善了多元化矛盾纠纷解决机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两分一速一中心”工作机制。“简单地说,就是建好分流‘中转站’,打造速裁‘高速路’,当好百姓‘和事佬’,形成一条‘分调裁审生产流水线’。”解放区法院党组书记、院长赵玉军用形象的比喻给记者作了巧妙的解答。

  这一做法使该院真正做到了繁简分流、轻重分离、快慢分道,实现了源头解纷、分流提速、简案快审、繁案精审,让百姓享受到了方便、快捷、周到的法律服务。据统计,2018年,该院诉前调解和速裁团队共2名员额法官结案2362件,竟然消化了全院49.3%的案件。今年年初以来,诉前调解和速裁团队共5名员额法官结案1884件,占全部案件的66.8%。“案多人少”这个困扰法院多年的顽疾在解放区法院被逐步破解。

  “两分”——案件分流的“中转站”

  案件“井喷”,数量翻番,可是法官人数没变,咋办?只有挖掘潜力,提高效率。

  2018年年初,该院在市中级法院案件繁简分流机制的基础上,开始大刀阔斧地改革创新,在立案庭成立了案件分流小组,建立了“对外对内两级分流”机制,对全院所有民商事案件进行了科学有序的分流,将诉讼服务中心打造成纠纷疏导的“立交桥”、审前调解的“过滤器”、综合服务的“大平台”。

  对外,多元分流。对诉前可能化解的矛盾纠纷,征得当事人同意后,全部分流到诉调对接中心,然后该中心再次筛选分流,对传统民事纠纷、家事纠纷、简易借贷类纠纷等按照“就近原则、地域原则、专业原则”分流到辖区各调解组织进行调解。这一过程全部由法院办理,群众无须跑腿。

  “我们借助社会各界的力量,用最短的时间、最少的费用,在庭外解决群众的矛盾纠纷。调解成功后,我们会给当事人出具调解书,它和判决书一样具有法律强制力。当然,调解不是‘和稀泥’,更不是无限期拖延,一个月内调解不成功的案件,将迅速启动立案程序。”赵玉军告诉记者。

  对内,繁简分流。案件进入法院后,简单的案件(小额诉讼案件和简易案件)将被纳入速裁程序进行审理,其间如出现“简单”变“复杂”的情况,则通过“回流”机制重新分流,转至普通审判团队审理;复杂的案件则直接分流到普通审判团队审理。

  “对内繁简分流实现了案件难易分离、轻重分离、快慢分道,让简案快审、繁案精审,最大的好处就是让案件审理提速,降低群众诉累。”该院诉讼服务中心干警任微说。

  据统计,2018年至今,该院对外向诉调对接中心委托案件5879件,占民商事案件收案总数的72.2%;诉调对接中心向社会各调解组织再分流1795件。对内向速裁分流2522件,占比52.2%;向普通审判团队分流1664件,占比36.4%。

  “一速”——快速裁判的“高速路”

  分流就能提速吗?未必!解放区法院针对这个问题,启动了另一项改革,组建专业速裁团队。

  “分流只是修了一条‘高速路’,要想跑得快,就必须把‘拖拉机’换成‘跑车’。”赵玉军说。

  “换引擎”。2017年5月,该院按照1名员额法官、2名法官助理、3名书记员的工作模式,成立了第一个速裁团队——柳楠速裁团队,审判质效不断提升。2018年以来,该团队共审结案件1759件,平均一天开庭六七个,最多一天开庭20余个,除公告案件外,平均结案周期为7天。

  去年,柳楠速裁团队曾审理一起买卖商品房合同纠纷案,原告多达112人。按照过去的审判模式,这将是一场艰苦的“持久战”,该团队要分别开112个庭、写112份判决书。新的速裁审判模式,让其尝到了甜头。开庭前,该团队利用一周时间实地走访调查4次,了解案情,掌握案件争议点;与112名原告电话沟通,知晓他们的内心需求。庭审当天,柳楠仅用了1个小时,便完成了112起案件的开庭审理。当事人从立案到拿到判决书不到11天,办案效率得到了双方当事人的肯定。

  “我们借鉴复制柳楠速裁团队模式,先后成功组建了4个速裁团队,推广小额诉讼程序、简易程序,推行简式裁判文书,适用‘类案智能专审’平台,大约五成案件30天内审结、七成案件60天内审结。”赵玉军介绍。

  改模式。在庭审方面,打破传统束缚,采取“门诊式庭审”和“要素式庭审”等特色审判模式。庭审前由法官助理进行证据交换,庭审中主审法官集中精力审理焦点问题,对双方无争议的证据直接当庭予以确认,不受法庭调查、举证质证、法庭辩论等程序限制。

  在文书格式方面,推行要素式、表格式等裁判文书,简化程序,简化制作,提高效率,让当事人判决拿得快、文书看得懂。

  “加保险”。案件速裁不仅要有“快刀斩乱麻”的速度,更得有“下刀精准”的审慎。为促进速裁工作的规范化,提高审判质量,该院制定了《解放区法院速裁团队工作规程》,确定了速裁工作的基本原则、受案范围、案件审理流程。开庭前由员额法官主持对案件进行庭前准备,及早介入分析争议焦点,圈定审判难点,找准审判突破点。同时,严把文书质量关,所有文书需经法官助理及书记员交叉校对,杜绝文书瑕疵。

  2018年以来,解放区法院4个速裁团队共受理案件3846件,审结3661件,上诉95件,服判息诉率97.4%,结案数占全院民商事案件结案数的48.1%,达到了质效双赢的目标。

  “一中心”——化解矛盾的“和事佬”

  如今,在解放区活跃着一支数百人的“别动队”,他们在诉调对接中心的指导下,扎根社区楼院,专门化解各类矛盾。这个庞大的“和事佬”队伍是当地党委、政府和法院共同努力的又一个“杰作”。

  2018年以来,该院通过多元矛盾纠纷化解机制,从源头上化解各类案件3000余件,极大地减轻了群众的诉累。

  设立一个“中心”

  “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国家治理体系的再调整和大布局,也为推动多元纠纷化解体系建设指明了方向。

  解放区法院结合工作实际,迅速成立诉调对接中心,并组建了专业的诉前调解团队,由1名经验丰富的老庭长负责日常工作,1名审委会委员、员额法官负责司法确认和业务指导工作,5名能力强的调解员和5名书记员组成专业团队专司调解工作。

  为打造一支调解领域里的“正规军”“王牌军”,该院对分流到中心的所有案件进行台账式跟踪管理,定期检查督促;对每一起案件都要制作纸质类和电子类卷宗;对每一起符合司法确认的案件都要及时予以司法确认;组织力量定期业务指导各级各类调解组织,定期培训调解员,提高他们的法律素养和调解能力。

  “平时我们调解最多的案件就是民间借贷纠纷、邻里纠纷、离婚纠纷、合同纠纷等,这些看似简单、家长里短的案件在实际调解过程中并不简单,不仅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还要熟练掌握一些技巧和方法。经过一段时间的历练和培训,我们现在不仅会面对面、背靠背等传统调解法,还会运用电话调解、微信调解、视频调解等方法进行调解,让当事人足不出社区就可获得快捷的司法服务。”该中心专职调解员李全亮说。

  最近,李全亮就成功调解了一起棘手的物业纠纷。原来,李某家的楼上住户地板漏水渗到自己家中,李某觉得物业公司管理不到位,便拒绝缴物业费。“楼上住户房子漏水,这是邻里纠纷,你可以起诉你的邻居,但你不能因为心里有气就拒绝缴纳物业费。”李全亮在纠纷调解现场进行劝说。“我不管,事情出现在我们小区,物业公司就得负责。”李某不依不饶。李全亮继续耐心开导李某:“你错怪人家了,小区的物业公司只是负责公共设施、绿化、卫生等方面的工作,你维权找错对象了……”经过反复劝说和释法明理,李某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当场向物业公司缴了物业费,整个调解过程只用了20分钟。

  2018年以来,诉调对接中心共接受委托调解4084件,调解成功1834件,调解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打造一张“网络”

  社会矛盾化解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仅靠法院一家的力量是无法完成的。为此,解放区法院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帮助下,在全区建立了“四级调解网络”——区法院诉调对接中心、解放区和各街道矛盾纠纷调处中心、社区调解室、专业调解组织,将社会各界力量进行整合,实现了调解全覆盖。此外,该院还精准对接人民调解、行业调解、专业调解等调解组织,先后指导建立8个社区调解室、3个行业调解组织,形成了以20个专职调解员为主力、213名人民调解员为补充的调解工作队伍,为群众提供多途径、多层次、多种类的纠纷解决方案。

  张党生是该中心的主任,他向记者讲述了案件的流转过程。他说:“立案庭把当事人同意调解

  的案件流转到中心,内勤接收登记后,将复杂的、争议较大的案件留在中心进行调解,其他案件按照‘方便群众,就近调解’的原则,分流到各级、各类调解组织,借助他们专业、行业、地域优势开展调解工作。当然,对调解不成的案件我们会及时‘回流’,启动立案程序。”

  一名打过官司的群众说:“过去有矛盾只知道打官司,但是打官司太麻烦,不跑个七八趟、不熬几个月,别想把问题解决,费时、费力还费钱,效果还不好。现在有矛盾,到社区就近调解就行了,大家坐在一起,心平气和地解决问题,用时短、效率高、少跑腿、费用低。”

  “以前人们往往不认可调解工作,总觉得调解没有判决来得踏实。其实不然,调解书同判决书具有同样的法律强制性,如果被告不履行,可以直接到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张党生说,需要出具调解书的,费用是诉讼费用的一半,如果不需要调解书,一分钱都不会收取。

  今年7月9日,省高级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宋海萍在解放区都市花园社区矛盾调解中心调研时,充分肯定了解放区法院利用社会力量积极开展诉前调解、将矛盾化解在基层的做法,同时对该院关于委派调解、社区调解及现场网上立案等工作给予了具体指导。

  开通“线上”平台

  为实现“让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的目标,该院坚持“集约高效、便民利民、智慧精准”的发展思路,大力推进信息化、智慧化建设,全力打造“线上”调解平台。

  2018年以来,该院先后与8个调解室建立了远程网络调解平台,当事人可以随时申请远程视频调解,足不出户即可参与矛盾纠纷调解。调解过程中还能邀请律师、医师等专业技术人员参与,力促案结事了。据统计,今年年初以来,解放区法院借助“线上”工作机制,在社区调解室实现网上立案60余件,在线调解化解纠纷226件。

  近日,解放区民主街道月季苑社区“崔姨家事调解工作室”调解了一起两邻居因空调外挂机安装位置不当引发的纠纷,调解员现场连线“解放区法院调解平台”,让法官现身说法,最终双方达成和解、握手言和。

  经过一年多的不懈努力,大量简单的案件被分流、调解和速裁,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但是,那些调不成、裁不了,被分流到普通团队的“骨头案”怎么办?该院为此制定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全面提高审判质效。2018年,该院出台了《关于全面加强各项工作切实提升群众满意度的实施意见》,该制度对规范程序审理、确保审判质效作出了一系列规定,对出现信访、发改等问题的案件实行倒查机制,倒查是否召开庭前会议、是否进行了判前释法判后答疑、庭审是否规范、文书是否交叉校对等。2019年,该院又分别出台了员额法官和法官助理绩效考核办法,将倒查结果在绩效考核中体现,促使法官高度负责、严格把关。

  肯取势者可为人先,能谋势者必有所成。面对人民群众关注的“焦点”、快速化解矛盾纠纷的“难点”,解放区法院以钉钉子的精神进行全面彻底有效整改,全力推进“两分一速一中心”工作机制,不断完善案件分流制度,加强速裁力量建设,充实整合调解力量,在更高层次上实现司法公正与司法效率的有机统一,真正把改革成果转化为司法为民的具体行动和实际成效,在机制创新和纠纷化解的答卷上,交上一份让人提气的成绩单。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