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原文钊
从村民年人均收入不足200元、孩子们上不起学、乡亲们看不起病、家家户户盖不起房的穷山村,到村民年人均收入超过2万元且全都住上统一设计建造、配套设施齐全花园式小楼房的富裕村……30多年来,山阳区中星街道巡返村党总支书记赵福运始终团结带领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发扬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精神,坚持发展集体经济、走共同富裕道路,让全村群众过上了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幸福新生活。
“‘党建强村、产业富民’是巡返村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赵福运说,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产业转型升级的强力支持下,巡返村的强村富民之路一定会越走越宽。
30年风雨征程,30年沧桑巨变。20世纪80年代中期,赵福运刚刚当选村委会主任时就敏锐地察觉到,想要改变村里贫穷的现状,最重要的就是改变全村人的思想,特别是全体党员干部的思想。为此,他严格按照党纪党规对党员干部进行教育管理,鼓励党员干部带头接受红色教育,坚定艰苦奋斗的理想信念,发挥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筑牢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并把“自身德才兼备,为政廉洁公正;实实在在干事,真真心心为民”作为对自己和全体党员干部的基本要求,用实际行动践行对群众的承诺。
为了让巡返村尽快摆脱贫困落后的面貌,赵福运经过认真思考、征求意见,决定带领全村群众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并拖着行动不便的双腿,拿出自己攒下的积蓄为集体跑项目。1988年6月,巡返村第一家集体企业——特种玻璃厂顺利投产,并于1989年1月试制出了第一块“产品质量可靠、完全合格”的安全玻璃,当年实现产值460万元、利税120万元。随后,巡返村又先后建成了石料厂、无机化工厂、铝合金厂、冶炼厂、立窑水泥厂等村办企业,且多个企业综合实力跻身全国同行业前列,村集体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2002年,赵福运紧紧抓住国家关闭、淘汰小水泥厂的机遇,投资近3亿元建成了年产200万吨的绿色环保水泥企业;2004年,投资800万元建成了年销售收入1500万元的中品编织包装有限公司;2010年,投资1.2亿元建设了年产20万吨的中晶纳米科技有限公司,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不断提高。截至目前,中晶集团固定资产总额超7亿元,年产值突破7亿元,年实现利税5000余万元。
在大力发展集体经济的同时,赵福运始终将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最根本的发展目标。多年来,巡返村不断完善村民福利政策,每年为男60周岁、女55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发放3000元敬老金,为男、女65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发放6000元敬老金,为男、女7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发放8000元敬老金,为男、女8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发放10000元敬老金;统一出资为村民缴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费,老年人重病住院医疗费经新农合报销后,实缴费用高于2万元时村里补助1万元,实缴费用高于3万元时村里补助1.5万元,实缴费用高于4万元时村里补助2万元,实缴费用高于5万元时村里补助3万元;先后投资5000多万元,建起了194幢农民公寓以及敬老院、老年活动中心等公共基础设施;投资400多万元免费为全村194户村民统一装上了壁挂炉、热水器、燃气灶,全村群众的幸福指数持续提升。
如今,在赵福运的带领下,巡返村已经从远近闻名的穷山村蝶变成了经济实力雄厚、村民生活富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成为河南乃至全国乡村振兴的一面旗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