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今年4月18日,一个突如其来的消息让这个平静的家庭和这个宁静的小山村沸腾了:梁爱华的大女儿郭小霞几经周折,在九渡村找到了自己的生身母亲。
失散20多年的母女终于相见了!郭小霞声泪俱下地讲起自己被拐卖后所遭受的各种折磨,母女俩相拥而泣。母亲告诉大女儿,她当年带着两个孩子嫁到九渡村,20年间得到了刘存福的悉心照顾。郭小霞崇敬之情油然而生,她紧紧地抱着母亲和刘存福,深情地说:“爸爸,感谢您收留了我的母亲和弟妹,并且这么多年来一直悉心照顾着他们。我也是您的女儿,我来孝敬你们,报答您!”
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里,郭小霞包揽了所有家务,给两位老人改善生活、买新衣服。在和弟弟妹妹的深入交谈中,郭小霞了解到了刘存福更多的故事,他是一位仁善慈孝、心有大爱的好人,也是一位有责任有孝心有担当的共产党员!
1946年,刘存福出生于九渡村,弟兄三人中数他聪明。初中毕业后,虽然成绩优异、表现突出,但因为家庭贫寒,他初中毕业后没能继续读书。因为村干部的极力挽留,他放弃了到县城工作的机会,留在村里当起了民办教师。他教课认真负责,教的学生升学率高,成了学校和十里八村的名人。
1972年,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清楚地记得,当时自己用豫剧电影《朝阳沟》里的一句台词向党作保证:党叫干啥就干啥,绝不能挑肥拣瘦讲价钱。
后来,刘存福又被抽调到村水利发电站,他精心钻研,大胆实践,主持改造,将一级提灌改成了三级提灌,大大提高了发电量;常平乡领导看到他是个人才,又让他到乡里的一个化工厂负责销售和生产,几年间,他将化工厂经营得红红火火。
工作顺利的刘存福,生活上也有苦恼。他1974年结婚,可妻子与两位老人水火不容,刘存福对此苦不堪言,最终选择了离婚,并且下定决心,送走两位老人后再成家。“大哥到山下做了上门女婿,一家子人,不便经常往山里跑。二哥一家条件差,负担大,我就承担了照顾双亲的责任。”多年后,谈起这段经历,刘存福依然很平静,没有任何抱怨之词。在刘存福的精心照料下,他的双亲分别在85岁、86岁高龄离世,刘存福也因此被乡亲们称为“大孝子”。
因为他到村水利发电站和乡化工厂工作几年,17年教学生涯有中断,前些年转公办教师时受到影响,直到现在,他一直拿着每月170元的民办教师补贴。
“当时是工作需要,谁也考虑不到几十年后是什么样子。不管干啥,只要尽心尽力,不后悔不自责就行。现在党和政府政策好,俺老两口有低保,有老年津贴,老伴有残疾补助,我还有点民办教师补贴,节省点能过得去。现在这社会这么好,有啥不满意的?”刘存福以自己的善良、平静和感恩心态,展示了一个共产党员的情怀,也给孩子们和村里的党员群众做着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