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马允安
今年3月份,位于博爱县北部深山的青南路荣登央视:镜头中的青南路宛若玉带在山间蜿蜒盘旋,漫山遍野的桃花竞相开放,路与景融合相宜,俨然十里画廊,令人心旷神怡,成为全国“四好农村路”创建成就展示的一抹亮丽色彩;今年7月份,一组创建数据亮眼:仅在月寨路创建中,该县就先后整合各类资金1.35亿元用于月寨路创建工作。2019年,博爱县委、县政府结合该县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把“四好农村路”创建的主战场延伸转战至县城北部山区,牢牢抓住“四好农村路”创建重要抓手,围绕山区群众增收增效、旅游景点开发、特色产业种植三大模块,将改善山区交通环境和帮助山区脱贫致富、提升山区旅游资源上档升级作为主要创建内容,进一步打破制约山区发展的交通瓶颈,以线带面推动乡村振兴、全域旅游和人居环境建设。
规划引领 绘好蓝图
今年年初,该县确立了“山区平原统筹,大小环线共建”的思路,通过精品环线建设,着力打造外联内畅、四通八达的“四好农村路”网。目标确定后,博爱县即以月山寺为轴心的20公里西山环线——月寨路创建工程为“先着棋”“开山炮”,率先上马,倾力打造。该环线以休闲旅游为特色,突出生态产业优势,打造全域旅游示范路。该县聘请了省城乡设计院专家,按照“一路一规划、一路一设计、一路一特色”的设计理念,将沿线现有的扶贫项目、美丽乡村建设和北山治理项目有机结合起来,重新进行规划设计,如鸿昌节点突出八极拳文化。东矾厂节点原来是美丽乡村的一个建设项目,只规划有简单的健身器材和场地,创建工作开展后,通过进村入户走访,了解村史村貌,得知毗邻该项目南侧古朴的石头房始建于光绪年间,为早年怀商入晋歇脚地。结合这些文化内涵和底蕴,将美丽乡村项目打造成太行民俗文化园。焦谷堆节点内种满桃树,与远山的各类山果树浑然一体。入春之际,漫山遍野的山花争相绽放,将“四好”即山好、水好、花好、人好融入设计思路,寓意“花好月圆”。
拓宽渠道 整合资金
为保障月寨线创建工程快速推进,实现全县2019年“四好农村路”创建开门红,博爱县积极破解资金瓶颈,健全多元融资机制。首先,加大社会资本引进力度,将“四好农村路”打捆纳入PPP项目包,将社会资本作为首要资金来源;其次,加大上级资金争取力度,通过整合扶贫专项资金、北山治理专项资金、美丽乡村专项资金、旅游建设项目、国储林项目、道路改造等项目融集资金,作为重要财力支撑;第三,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将“四好农村路”建设列入年度财政预算,投入部分土地收益等资金作为保底资金,确保全年不断档。
干群一心 众志成城
在月寨线环线创建中,该县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深入创建一线和施工现场,催进度、查标准、督质量,协调解决实际问题;涉及的乡镇、局委强化担当,协同作战,盯牢时间节点,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对于沿线乡镇和山区群众来讲,月寨线环线创建不仅意味着出行更加便捷,而且更直接为生活生产带来生机和出路,期盼之切可想而知。于是,数以千计的山区群众在村委会的组织下,积极投入到创建当中。
月寨路施工路段包括月山寺景区门口至寨豁乡政府道路改造、博晋路至月山寺景区后山门段道路建设以及月山寺景区后山门至东矾厂检查站段2处弯道和1处长下坡路面处理。参与道路改造建设的交通运输系统干部职工在工期紧、任务重、施工难度大等不利因素下,会同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放弃星期天、节假日,抢晴天、战高温,确保了月寨线拓宽改造和“白改黑”施工快速推进。
截至目前,以月寨路环线创建为重点,博爱县“四好农村路”建设已完成绿化1850亩、植树20.3万棵,栽植竹子2000棵,打造精品节点5个;安装、翻新防护栏、警示桩28公里;新建山区旅游道路7.8公里,“白改黑”18公里,路面整修6.8万平方米,路肩培护171公里,填土方12000立方米,开挖边沟122公里,修砌排水暗沟49公里,外立面提升56500平方米,拆除有碍观瞻建筑21700平方米,沿线达到“一眼净、全域净”的效果。月寨路完成新改建和道路“白改黑”15.3公里,培护和硬化路肩15.3公里,建设游园节点3个,立面改造提升18000平方米,安装防护栏8公里,铺设彩色沥青步道3公里,改造提升樱桃、冬桃、核桃采摘园10个,新建竹廊式休闲驿站5个,完成投资1.3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