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刚至,网上曝出的家长为孩子报名参加各种项目的高额消费账单令不少人大为惊讶。每小时收费1000元的英语课、4万多元的游学夏令营、数千元的绘画辅导班……放假要花的钱居然比上学的时候还多,让家长们头疼不已。据调查,很多家长暑期为孩子花的钱已经占到了家庭收入的50%以上,成为一些家长不得不面对的消费难题。当下,“暑假自由”成了部分家长的奢望。对此,你怎么看?
【观点1+1】
@芳心云天:可怜天下父母心。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欲望促使暑假五花八门的培训班、辅导课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让孩子丧失“暑假自由”,让家长囊中羞涩,着实令人无语。希望相关部门尽快亮出“杀手锏”,既治标又治本,真正帮学生减负、帮家长减压。
@刚柔v:暑假属于孩子,怎么玩、怎么乐、怎么学,他们心里最清楚。家长不要把自己的意愿强加于孩子,应把暑假的支配权还给孩子,尊重他们的意见。
@心雨zyh:暑假怎么过?家长应征求孩子的意见,考虑孩子的感受,适当报名参加培训班。如果报的培训班太多,让孩子不堪重负,孩子会产生逆反心理,结果往往是家长花了冤枉钱,孩子学不到啥东西。
@老吕飞刀:不怕同桌是学霸,只怕学霸放暑假。别人家的孩子都在补课、上兴趣班,家长为了自己的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只好逼着自己的孩子上培训班。可问题是,昂贵的费用并不是每个家庭都能承受的。
@南宫卿宇:暑假不一定非要让孩子上培训班,家长有空可以多陪陪孩子,比如带孩子出去游玩、参加志愿者活动等,对孩子的影响比上培训班要好。
@朝楚暮秦_75075:家长望子成龙心切,渴望利用假期让孩子“弯道超车”,而培训机构利用家长的焦虑和不懂行,夸大宣传,虚高报价,使“暑假自由”成为奢望。希望家长理性地给孩子报培训班,也希望有关部门对培训机构加强监管。
@悦眉潇生画:现在家长给孩子报的培训班越来越高端,费用也越来越高昂,可效果不一定好,往往是孩子上课被逼无奈,家长也是身心俱疲。
@zjtlove:对于家长来说,暑假可以有很多选择,引导孩子泡图书馆,畅游知识海洋;带领孩子去田间地头,领略乡村风貌;陪同孩子逛博物馆、科技馆,感受历史、科技之美,花钱少,受益多,小孩轻松,家长放心,自由自在,何乐而不为?
@风开季节:暑假本来是孩子休息的时间,却逼着孩子上培训班,孩子身心俱疲,家长也囊中羞涩,可谓双输。其实,要实现“暑假自由”并不难,只要家长改变焦虑的心态,轻松面对孩子成长,一切都会变好!
@不知潇湘在何处:让孩子适当参加暑期培训班没有错,这样不仅能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还能为家长解决后顾之忧。
@雨中漫步3A:根据孩子的兴趣和爱好,适当让孩子参加一些暑期培训班,有利于丰富孩子的假期生活,提高孩子的综合素养。但家长切忌盲目攀比,无视孩子的意愿和选择,剥夺孩子的“暑假自由”。
【下期话题】
适度运动
7月19日,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医学研究所主任医师厉彦虎在北京举行的发布会上表示,当前不少民众都参与到微信运动热中,但微信步数并不是越高越好,强调根据个人情况适度运动。对此,你怎么看?
(参与热点话题讨论,请关注《焦作日报》官方微博:@焦作日报)
本期栏目主持人 本报记者 郭 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