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李新和)日前,记者在武陟县嘉应观乡东水寨村慈善幸福院采访时,72岁的何太香老人拉着老伴孙树宝的手,喜气盈盈地对记者说:“院里前不久给我们老人补拍了婚纱照,我们结婚时都没有照婚纱照呢,这回赶上好时光了。在院里吃得好、住得好、玩得好,还给我们照婚纱照,我们一辈子都没有想到。”像东水寨村的例子在我市有很多,这是我市推进农村幸福院建设的一个缩影。
我市现有行政村1826个,60岁以上老人56.4万人,其中贫困老人1.08万人。近年来,市委、市政府以农村老人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老有所乐为目标,以建设农村幸福院为载体,积极推进农村养老服务发展,着力破解农村老人特别是贫困老人养老难题,助力脱贫攻坚,让农村老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目前,全市共建成农村幸福院468个,设立床位5431张,有效解决了5万余名农村低保、高龄、独居和留守老人的养老问题,提高了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今年年初,我市又把新建(改建)399个农村幸福院,覆盖70%的千人以上村,列入市委、市政府民生实事、幸福工程,正在抓紧抓实推进。
市民政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近年来,我市推进农村幸福院建设不断创新方式方法,开阔视野,转变观念,从“四个方面”入手,取得了明显成效。
坚持政府主导,增强建设幸福院的驱动力
市委、市政府把建设农村幸福院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实事来抓,突出政府主导、民政牵头、各级参与、多方联动,强力推进农村幸福院建设。建立了养老服务业政府联席会议制度,专题研究农村养老服务、农村幸福院建设中的困难和问题,确保工作顺利推进。市政府将农村幸福院建设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纳入养老服务业年度考核,开展“五位一体”督查,确保各项措施落地见效。按照“试点先行、示范引领”的思路,2013年,通过摸底调查,我市选定慈善工作较好的武陟县作为试点,创新服务模式,探索积累经验。在试点成功的基础上,在全市范围内全面推广、整体推进。接着,市政府研究制订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生活性服务业促进消费结构升级实施方案》《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文件,将农村幸福院建设与脱贫攻坚、美丽乡村建设、城乡一体化发展有效衔接,纳入农村公共服务设施统一规划、优先建设。同时,各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共同推进,解决资金、场地、医疗等问题,使农村幸福院建设遍地开花结果。
坚持规范管理,增强建设幸福院的内动力
为探索建立农村幸福院的良性运行机制,我市明确村委会是建设和管理的责任主体,每村指派1名责任人负责日常管理,协调处理运行中的各类问题。明确乡镇(街道)是监管的责任主体,负责消防、食品安全等方面的监督管理;建立健全了食品卫生、财务、消防、安全等管理制度,上墙长期公示,实现农村幸福院各项事务制度化、规范化、高效化管理。根据各村实际,我市因地制宜,按照“五室一场”建设标准(活动室、休息室、就餐室、医疗保健室、书画阅览室以及室外活动场地)新建幸福院,或是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把闲置的旧校舍、村委会大院、民房加以改建装修,有效解决了建设场所问题,尽最大可能降低初期建设成本。
坚持多方筹资,增强建设幸福院的支撑力
为解决资金不足问题,我市采用“政策补一点、社会捐一点、村里筹一点、个人交一点”的办法,建立了多元化资金筹集机制,目前共筹资8221万元,有效解决了农村幸福院建设和运营资金问题。在争取国家、省级资金的基础上,我市出台了《焦作市关于资助农村幸福院建设实施办法》,对新建农村幸福院,财政给予2万元一次性建设补贴,按照每月每平方米10元的标准给予运营补贴,目前市、县两级财政共投入资金1201万元。同时,鼓励和引导爱心企业、慈善组织及爱心人士开展捐献,目前共接收社会捐助资金2290.5万元。经济条件较好的村,采取独资、集体补贴的形式筹集资金,用于新建、改建和装修农村幸福院,目前村级自筹资金已达3559.7万元。此外,对贫困老人实行费用减免政策,其他老人根据当地经济水平每月缴纳100元至180元不等的就餐费,保障基本开销。
坚持服务至上,增强 建设幸福院的感召力
为真正让幸福院成为老人“愿意来、留得住、吃开心、玩尽兴”的幸福家园,我市重点突出六项基本服务:一是生活照料。主要开展日间休息、餐饮、洗浴、陪护等基本生活照料服务。二是保健康复。定期举办健康养生知识讲座,建立健康档案;为老人体检,提供基本的康复器材,提高身体素质和生活自理能力。三是文化娱乐。提供有益身心健康的文体娱乐活动,主要包括学习培训、歌舞、书画、上网阅览等服务。四是精神慰藉。通过老年大讲堂、互动聊天、祝寿等方式满足老年人在精神上、心理上的需求,确保老人身心健康。五是维护权益。以老年协会为依托,借助法律力量,帮助老人处理侵权纠纷,维护老人合法权益。六是互助养老。以低龄健康老人为高龄失能、半失能老人服务为主要方式,开展互助服务养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