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脱贫攻坚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让贫困户有活干有钱赚有奔头
扶贫动态
扶贫长镜头
扶贫长镜头
王晋予:知天命再出发
扶贫长镜头
扶贫长镜头
人勤地生金
海燕脱贫记
 
   
  数字报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网上投稿 | 太极拳网
上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9 年7月2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让贫困户有活干有钱赚有奔头
——武陟县小董乡“就业+产业”组合拳助力脱贫工作小记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 3jz 到 10655885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 42 到 106592066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本报记者 王 颖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贫困群众的脱贫致富要靠自己的双手来实现。武陟县小董乡推出“就业+产业”扶贫组合拳,让贫困群众有活干有钱赚有奔头。目前,全乡建档立卡贫困户由241户882人减少至76户258人,贫困人口占全乡总人口的比重由建档立卡初期的18.4%降到0.67%。

  “之前是越贫越懒,现在有了工作,也有了干劲儿,日子越过越有奔头了。”近日,在小董乡翔胜制带扶贫就业基地,正在干活的南官庄村贫困户王彩云自信地告诉记者。在这个离家不远的就业基地,她从一名常年务农的农妇变成了技术娴熟的产业工人。更让她自豪的是,她收入最多的时候每个月能拿到近4000元工资,她的收入成了一家人脱贫致富的主要渠道。

  王彩云家的变化是小董乡广大贫困户家庭脱贫致富的缩影。

  促进就业,贫困户变身产业工人。该乡通过扶持乡镇企业发展,积极开拓扶贫就业岗位,依托翔胜制带、喜来多食品建立了2个扶贫就业基地,在磨庄村、南归善村建立了2个食用菌种植产业基地,为贫困群众搭建了就业平台,拓宽了增收渠道,方便他们就近就业、灵活就业,上班赚钱和照顾家庭两不误。目前,该乡已累计为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近百个,其中36人实现了稳定就业。一人就业全家脱贫,鼓舞了更多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

  入股分红,贫困户享受产业发展红利。小董乡积极探索“贫困户+合作社+龙头企业”的扶贫新路子,整合各类扶贫资金,以资金入股的方式与优势企业合作,让贫困户坐享企业发展的红利,同时还引导贫困户将土地等资源流转到村里的合作社,让贫困户在扶贫产业集约发展中获得更多的收益。

  在今年7月初举办的小董乡贫困户集中分红仪式现场,北归善村贫困户陈连根老人收到了广聚林木合作社以及翔胜制带的产业分红共计2000元。拿到分红款,老人黝黑的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连连称赞党和国家的扶贫政策好。

  量身订制,贫困户变身致富能手。结合全市“雨露计划”扶贫培训以及特色种养殖产业的优势,小董乡针对贫困户的不同需求,逐村逐户量身订制帮扶措施,利用农闲时间对贫困户开展订单式、田间课堂、入户授课等技术指导和培训,让他们掌握一技之长,实现脱贫致富。

  据小董乡脱贫攻坚办公室主任张西方介绍,去年以来,该乡共举办各类培训班19期,培训1400人次。已有13户贫困户参与长毛兔饲养,13户贫困户参与食用菌种植,3户贫困户参与木耳种植。该乡积极帮助贫困户拓宽销售渠道,联系对接银江菇品有限公司等,统一收购贫困户种植的食用菌,确保贫困户实现稳定增收。

  如今,小董乡贫困户特色养殖已经实现了多点开花、稳定增收,昔日的贫困户变身致富能手,带动周边更多村民共同致富。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