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能睡个好觉了!”近日,很多市民点赞“四城联创”为百姓带来的“睡眠福利”。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多年来,丰收路(塔南路至普济路段)两侧居民长期饱受沿街饭店和夜市的噪声困扰,苦不堪言。特别是我市商圈附近的某些饭店,每当夜幕降临就会响起震耳欲聋的流行歌曲,路人尚可掩耳走过,但周边居民只能被动“享受”令人抓狂的噪声了。
连日来,“四城联创”的创建效果在此路段充分显现,不但道路两旁的花草多了、杂物少了,就连多年来难以治理的“饭店制噪”等不文明揽客行为也得到了彻底整治。可以说,“四城联创”实实在在创到了百姓心坎上!
明明是流行歌曲,非把其说成噪声,或许有人会质疑部分市民是否太矫情?答案是否定的!如今,噪声污染已成为当代社会的一种公害,从生理学角度看,凡是干扰人们休息、学习、工作的声音,都可称之为噪声。说白了,凡是自己不想听的,即使歌唱家帕瓦罗蒂在窗前献艺,也是一种干扰。
噪声对人体的危害到底有多大?以生活噪声为例,一般表现为噪声使人难以入睡,当人们辗转反侧时便会焦躁紧张、呼吸急促、心跳加剧、大脑兴奋,第二天疲倦不堪、四肢乏力,久而久之就会失眠、耳鸣、血压升高,进而引发各种慢性病。针对噪声治理工作,根据ISO的标准,中国生态环境部颁布了相关标准《社会生活环境噪声》,规定了营业性文化场所和商业经营活动中产生噪声污染的限值和测量方法,适用于噪声管理、评价和控制。
多年来,治理噪声顽疾的难点在于源点众多、取证不易。一个小音箱挂在门口即可增强商家的存在感,成本低、见效快,遇到执法检查,立马把音箱收起来,机动性很强,难怪大小商家对此做法趋之若鹜。而对执法人员来讲,噪声源点多面广,测量、定性都需要专业设备和技术标准,只要居民不投诉,几乎没人愿意啃这块“硬骨头”。
“四城联创”威力大、效果佳!多部门联合攻坚,拿出“绣花功夫”搞创建,“睡眠福利”就是百姓收获的“意外”惊喜!做好城市管理工作虽然有很多“国标”,但只有百姓的亲身感受和生活舒适度最具说服力。
让创建更有温度,让百姓越发满意,让城市更加宜居,就应该从点点滴滴的民生小事抓起。我们期待“四城联创”给百姓带来更多惊喜!
期待您对社会热点问题特别是焦作当地新闻事件的思考与评价,请把想说的话、想表达的观点发给我们,本报将择优刊发读者来论,共同碰撞思想的火花。
来稿邮箱:jzrbs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