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起入竹林,笋香伴鸟鸣。流连不知返,愿常居此中。”“露润鸟鸣翠,日曛新竹香。”“此生有竹常相伴,不羡王侯不羡仙。”“竹报平平安安,竹盼团团圆圆,竹送节节高升,竹愿好事连连,真情永远,竹福无限!”……长期以来,她写了许多关于竹林的诗歌。每到新年,她发给大家的都是“竹”福短信,让大家知“竹”常乐。就连她的家里,电视背景墙、所有的装饰画也都是竹子、竹笋……
她说,竹林是她的前世情人。大家说,她是博爱竹林的代言人。她就是市第十二届、第十三届人大代表,博爱县竹林保护管理工作站站长张玲。
“博爱竹林有2000多年的历史,是我国黄河以北纬度最高、面积最大、历史最久、品种最多的规模产业化竹林,是中国竹文化的发源地之一,也是全国竹子专家公认的北方竹林‘活化石’。因为竹林,博爱县很久以前就是远近闻名的‘太行山下小江南’。”日前,记者随张玲到位于博爱县的太行博竹苑一聊起竹子,张玲便滔滔不绝,但是20世纪90年代后,出现了面积减少、长势衰退等逆向演替现象,许多竹林无人管理,荒芜严重,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担忧。
为了抢救性保护博爱竹林,博爱县成立了竹林保护管理工作站——这也是全国唯一的竹林保护机构。
2004年,张玲被任命为博爱县竹林保护工作站站长。“说是站长,其实就是个光杆司令。”张玲笑着说,为了尽快熟悉情况,她每天骑着摩托车,到竹林里察看,和承包户交谈。三个月时间,她将全县528块竹林全部转了一遍,掌握了许多第一手资料。
此后,张玲对全县竹林进行了三项改革:一是灌溉方式。2005年,她在博爱县许良镇下水磨村30亩竹林里进行了喷灌试验并取得了成功。“竹林喷灌打破了千百年来传统的大水漫灌的浇灌方式,省水、省电又省工,目前博爱县已推广近500亩。”张玲说。二是多种经营。她想方设法引导、扶持承包户在竹林里进行生态种植、养殖,提高综合效益。张玲说,有一个承包户想发展竹林鸡,她从技术到信息甚至资金全程帮扶,就连竹林土鸡蛋的包装盒都帮他反复修改。在张玲的引导下,博爱县建立竹子绿化苗基地300亩,竹林下食用菌栽培近50余亩。三是经营方式。当时竹林经营主要有集体统管、平分到户和大户承包三种方式。“经过多方调研,我发现大户承包的竹林管理得都很好。于是我找乡、村干部交流沟通,积极推行大户承包的方式。”张玲说。在她的努力下,先后有6个村近1000亩竹林实施了大户承包。目前博爱县大户承包竹林占80%以上。
如今,博爱竹林郁郁葱葱,长势喜人。许多原来惨不忍睹的竹林都恢复了生机,竹子也走进了景区、水系、公园、社区、廊道,成为博爱县一张独特的绿色名片。
竹林,倾注了张玲太多的心血和汗水。她曾一个人骑着摩托车穿行在寂静的竹林胡同,也曾半夜去看望护笋的承包户,还曾在察看竹林长势时掉进齐胸深的水坑……哪个村有几块竹林、分别在哪里、长势怎样、是集体管理还是大户承包,她都了如指掌;太行博竹苑有哪些竹子品种、什么特征、什么时候出笋,她更是如数家珍。
张玲说,既然与林业、竹子结缘,她愿把余生全部奉献给林业事业,让山更绿、让竹更秀、让家乡更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