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焦作·扬州文旅特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扬州“城市书房”构筑城市“精神新坐标”
表现持续“吸睛” 成效频获点赞
“颜值”与内涵兼具
 
   
  数字报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网上投稿 | 太极拳网
上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9 年8月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扬州“城市书房”构筑城市“精神新坐标”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 3jz 到 10655885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 42 到 106592066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三湾城市书房内景。
 
   

  近年来,扬州积极适应人民群众的需求变化,坚持在城市最繁华、最漂亮、离老百姓最近的地方建设“城市书房”,24小时免费向市民开放,创造更多条件,营造更浓厚氛围,引导人们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让阅读融入市民生活、融入城市血脉,让“书香扬州”成为扬州发展的特质,形成扬州的一道亮丽风景,城市书房已经成为扬州的“精神新坐标”。

  2015年至今,经过4年的创建工作,扬州已建成36家“城市书房”,其中还包含陈集书房、渔家书房、草垛子书房等3家“乡村书房”,让“城市书房”向乡村延展,助力乡村文化振兴。“城市书房”内设置了自助办证机、自助借还机、二维码电子书下载机、数字资源查询机、图书自助消毒机、自助饮料机等,提供自助办证、阅览、外借、数据库检索、二维码书刊资源下载等“一站式”阅读体验服务。扬州“城市书房”建设以来,图书馆各项服务指标均大幅提升。截至2018年底,“城市书房”年接待读者190万人次,图书流通150万册次,新增办证量近10万张,为市民提供了“家门口”的便利服务。

  目前,扬州“城市书房”建设无论是建设管理水平,还是实际运行成效,都处于全国领先地位,探索出珍贵的“扬州模式”。24小时“城市书房”作为扬州“四位一体”公共阅读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受市民读者的欢迎,荣获2016年度江苏省宣传文化工作创新奖和扬州市政府工作创新奖。据2017年度江苏省居民阅读状况调查结果通报显示,扬州市居民对基层阅读服务设施满意率居全省第一。扬州24小时“城市书房”的成功建设受到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主流媒体的高度关注和聚焦报道,在全国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2019年2月,扬州市“四位一体”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创成第三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

  扬州的“城市书房”建设有哪些经验做法?

  领导重视,精心部署。扬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连续四年将建设项目纳入“民生一号”文件,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予多方面扶持。成立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小组,进一步完善了工作机制。市委书记谢正义对24小时“城市书房”建设专门作批示。扬州就解决好公共阅读设施、公共阅读服务和公共阅读活动的“最后一公里”,创新“城市书房”建设模式,是政府主动作为,推动公共文化领域改革创新的有益尝试。

  整合资源,集成优势。扬州将图书馆“一卡通”总馆和数字图书馆的功能在“城市书房”这个平台进行了整合,将图书借还系统、查询系统、门禁系统等与图书馆总馆业务管理系统有效集成,实现了自助借还图书和资源共建共享。所有“城市书房”的读者都可以通过数字资源平台访问扬州的中国知网、万方数据、龙源期刊、维普考试资源、地方志、工具书等外购30个数据库,自建6个数据库,以及总馆的100多万书目数据。同时,打通“城市书房”与图书总馆的数字资源下载、图书信息检索通道,开发运行手机图书馆、微信图书馆,形成了完备的电子图书服务网络,实现了实体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协同发展。

  扬州坚持在人群聚集度高、交通便利、离老百姓最近的地方建设“城市书房”,打通公共图书馆服务的“最后一公里”,构筑15分钟阅读圈,让阅读新空间嵌入城市的各个角落,扩大了图书资源服务覆盖面。“城市书房”的装修设计坚持在营造浓浓书香氛围、方便市民阅读的前提下,融合进扬州的文化元素,乃至所在地区域的文化元素。如广陵新城红帆驿站城市书房是第一家城市书房,填补了城市东区图书馆的空白;东关街街南书屋24小时城市书房,突出了古色古香,契合历史文化街区的特质;虹桥坊城市书房位于寸土寸金的虹桥坊街区,设计精巧雅致,既是市民的阅读场馆,也是游客感受文明扬州的窗口。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点和精致建设,让市民成为城市公共空间主人。扬州从“城市书房”的选址到设计方案、到采购图书,都面向市民公开征集,如组织“最美阅读空间,请你来设计”“你选书、我买单”等活动,点燃了市民群众的参与热情,很多市民从“城市书房”的受益者,变为“城市书房”的志愿者。

  扬州在规划建设“城市书房”之初,在市图书馆总馆专门成立了分馆管理部和图书配送中心,全市所有“城市书房”建设都实行统一业务建设标准,统一的LOGO标识、主体设计风格和内部功能设施标配,实现了管理与服务的“六统一”,即:图书资源统一采购、统一配送,工作人员统一培训、统一指导,服务流程统一规范、统一标准。目前,扬州也在积极总结经验,制定标准,积极推动“城市书房”标准化建设。

  资源共享,安全节能。扬州的“城市书房”为市民提供24小时“不打烊”、无人值守自助式、“一站式”阅读体验、“一卡通”通借通还、现代数字智能化、温馨舒适个性化等六大服务。同时,通过大数据分析各个书房的借书信息和各个区域读者的阅读爱好,实行精准购书、精准配书,配备图书配送车,定期调度各分馆的图书配置,并绘制扬州城市阅读地图,极大地方便了市民读者阅读需求。“城市书房”强化技防、消防、人防等措施,铸就了“城市书房”的安全防护网,如:通过门禁系统控制人员进出,每本图书都运用了RFID无线射频识别技术,与门禁系统相连,未借图书会被门禁自动识别。多个高清摄像头实现无死角监控,监控画面与图书馆控制中心、辖区派出所联动。配备高灵敏度的烟感消防系统,设置醒目的禁烟标志。充分体现环保节能理念,通过智能控制系统对室内灯光、空调等设备进行自动控制,深夜无人时感应灯光系统自动切换成夜灯节能模式。无人值守不是无人管理,每个图书馆白天配备一名图书管理员、夜间配备安保巡逻。

  政府引导,多元投入。扬州“城市书房”建设坚持以政府引导,多元投入的方向,在政府主导保障公共文化服务的基础上,通过资源互补、签约合作等方式,带动企业、社区和其他社会力量参与项目建设运营,由合作机构提供场地和基础硬件设施,书房整体设计、业务专用设备和图书采购配送、后期设备维护等由市图书馆负责,仅“城市书房”建设就争取到社会各界多元投入资金1730万元,通过撬动社会力量,有效降低了图书馆建设书房的投入,有力地促进了“城市书房”的建设发展。

  乡村布点,均衡发展。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积极作为,将“城市书房”向乡村延展,推出“城市书房”的“姊妹篇”——“乡村书房”。“乡村书房”注重地域特色元素的挖掘和嫁接,例如,草垛子书房位于省级特色田园乡村沙头镇沙头村规划范围内,一座大型的茅草屋顶坐落在丛林与水系之间。略带粗糙质感的修剪茅草屋面、线条笔挺的木构框架,加上虚实分明的落地玻璃和清水混凝土墙,使整个书房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同时又不失时尚感。“乡村书房”与“城市书房”构成城乡一体的公共阅读服务体系,让市民普遍、均等、便利地享受公共图书馆服务。文化艺术融合乡村生活,极大地促进了乡村文化旅游的融合与发展,是新农村文化建设崭新的探索。

  如今,这些“城市书房”已成为扬州城新兴文化地标,既满足了本地市民的阅读需求,也成为了游客感受扬州文化的窗口,让扬州这座城市的书香之气历久弥新。

  杨文旅 文/图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