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我被辽宁师范大学海华学院录取了!”7月27日晚,市福利院护理部主任靳艳玲接到“女儿”耿瑞打来的电话,顿时泪流满面。她擦了擦泪水,激动地说:“孩子,祝贺你,你没有辜负我的期望!”
通完电话,靳艳玲打开手机,从微信里找到了耿瑞高考后写给自己的那封信,反复看了起来——
“上天让我吃了那么多苦,如今苦尽甘来,我遇到了一位好妈妈。您支持我、鼓励我、关心我,真心对待我。缘分如此奇妙,从今以后,您就是我的亲妈妈……”
看着这封信,靳艳玲的泪水落到了手机屏幕上,她一边轻擦泪水,一边喃喃自语:“孩子,我的好孩子,你就是我的亲女儿啊!”
耿瑞今年19岁,从小父母双亡,被温县民政局送到市儿童福利院。耿瑞在市儿童福利院度过了难忘的童年。
根据规定,年满18周岁的耿瑞需要到市福利院生活。但是,在市儿童福利院长大的耿瑞对新的环境很不适应,不善言辞、自卑心理严重的耿瑞感到十分孤独。看到瘦小的耿瑞吃饭少、说话少、活动少,市福利院领导很关心,立即委派在该院工作了40多年的员工靳艳玲负责照顾孩子的学习生活。
“我没有女儿,以后小瑞就是我的女儿了!”见到孩子后,靳艳玲一把将耿瑞搂在怀里。随后,除了在福利院正常的沟通交流外,靳艳玲经常把耿瑞带到家里吃团圆饭。耿瑞在市十一中上学的那几年,靳艳玲每逢周末就去学校把孩子接回家,利用双休日陪伴耿瑞。通过靳艳玲的悉心呵护,性情孤僻的耿瑞逐渐开朗阳光起来。
一次,靳艳玲赶到学校参加家长会。当耿瑞看到坐在自己位子上的靳艳玲时,热泪盈眶。原来,从小到大,这是耿瑞经历的第一次有自己“家长”参加的家长会。
今年高考期间,靳艳玲在市人民中学考点附近为耿瑞租了间房子,并带耿瑞看考场,熟悉环境。每天,靳艳玲都和耿瑞一起吃、一起住,悉心照顾孩子的生活。那几天,中午吃过饭,靳艳玲就让耿瑞复习半小时学习资料,然后再休息半小时,而她则坐在床边眯会眼,生怕孩子熟睡错过考试时间。晚上,耿瑞洗澡后,靳艳玲担心头发湿会感冒,于是就为孩子把头发吹干。耿瑞激动地说:“从小到大,第一次有人为我吹头发!”
6月底,当耿瑞从网上查到自己以466分的成绩达到二本分数线时,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她当即给靳艳玲写了一封信。孩子在信中说,她以前没有留恋过任何人,今后,靳艳玲就是她一生的牵挂,无论走多远,焦作还有她的“妈妈”。
在信的结尾,耿瑞含泪写道:“这辈子,我就是您的贴心‘小棉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