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道定律:“伴君如伴虎。”贾雨村被参的原因中,说他“未免有些贪酷之弊”。“贪”就是贪婪,“酷”就是残暴。“又侍才侮上”,就是仗着自己有才,竟敢侮辱上级。因此,上司便寻了个空隙“作成一本”,参他“生情狡猾,擅篡礼仪”。“生情狡猾”比较虚,但“擅篡礼仪”就严重了,因为封建社会所谓礼仪就是森严的等级制度。于是,龙颜大怒,即批革职,贪酷、侮上都不要紧,最要命的是他犯了封建时代为官之大忌,动了皇家的规矩。在封建社会做官,最重要的就是听话,不仅要听上司的话,还要听上司的上司的话,最关紧的是听皇帝的话,因为皇帝是官场老大,连天下都是皇家的,听皇帝的话,官还未必保得住,而一旦触了逆鳞、犯了龙颜,罢官、流放、坐牢、杀头甚至灭九族就会接踵而至。此外,如果我们仔细玩味的话,贾府之所以败落,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元春和王子腾在朝中的失势,“伴君如伴虎”的另一个含义,就是“一朝天子一朝臣”,这跟曹家在康熙时得势,到雍正时失势实质是一样的。
第五道定律:“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扛。”这句话出自《好了歌解》,原诗就不念了,大家都耳熟能详。那么,贾政和贾雨村都有“嫌纱帽小”的心态,但贾政的官是靠老子、女儿得来的,娘娘一旦失势,披枷带锁自然之理;而贾雨村的“纱帽”是靠趋炎附势、逢迎巴结、见风使舵、徇私枉法、贪婪冷酷、过河拆桥、恩将仇报等无所不用其极的卑劣手段得来的,所以,“致使锁枷扛”更具典型意义。“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这副写在智通寺山门上的对联,对于那些在名利场中摸爬滚打的人无异于一句醒官恒言,以雨村的聪明不是不懂,而是儒士灵魂早已被龌龊政治生态严重污染,从政道德早已被黑暗封建官场完全吞噬。就封建官场个体来说,贾雨村是一面镜子,透过他,我们看到了一个从白衣士子到官僚囚徒的活标本。
第六道定律:“树倒猢狲散。”《红楼梦曲》中有一个总收尾的曲子《飞鸟各投林》:“为官的,家业凋零;富贵的,金银散尽;有恩的,死里逃生;无情的,分明报应;欠命的,命已还;欠泪的,泪已尽。冤冤相报自非轻,分离聚合皆前定。欲知命短问前生,老来富贵也真侥幸。看破的,遁入空门;痴迷的,枉送了性命。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这首曲子概括了贾府这个封建贵族家庭加速走向灭亡的无奈结局。在凤姐判词《聪明累》中也有同样的描述:“家富人宁,终有个家散人亡各奔腾。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梦,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呀!一场辛苦忽悲辛。叹人世,终难定!”如果说《护官符》主要表现贾、史、王、薛的“一荣俱荣”,那么,这些判词则是表现他们的“一损俱损”,“树倒猢狲散”尽管带着浓重的悲观主义色彩,但没有办法,这是封建官场家族群体的不可避免的宿命定律。贾府一败涂地后,子孙四散流离,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以上这些定律,都是封建社会固有矛盾造成的,是非常腐朽的东西,当然不能拿到现在效法模仿,必须严肃批判和坚决摒弃。但从哲学的高度讲,《周易·系辞上》说“一阴一阳之谓道”,认为无论自然、人事,所有事物都有阴阳两个方面,相反相成,彼消此涨,构成事物运动的全部法则。所以,有前三个定律存在,必然有后三个定律制约,所谓“过犹不及”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人生法则,有的人为了升官,费尽心机,不择手段,跑官要官,买官卖官,骗官讹官,拉票贿选,拉帮结派,人身依附,勾心斗角,尔虞我诈,凡此情形,一旦过火,“锁枷扛”的命运似乎很难逃脱,“人在做,天在看”,到那时再去体悟“乘除加减,上有苍穹”也就晚了!所以,易经的第一卦《乾卦》中先是有“潜龙勿用”,接着是“飞龙在天”,再接着是“亢龙有悔”,亢奋过了头就要有“悔恨”,这是不是一些官迷心窍者人生轨迹的生动写照? (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