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村里协调你承包的蔬菜大棚每年收入能达到多少?村干部有没有优亲厚友的情况?”在博爱县省级贫困村双庙村的黄瓜大棚里,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市监委主任牛书军与贫困户刘立富面对面交流,了解困难群众生产生活情况。类似的场景,在我市18个扶贫任务较重的乡镇一一上演。
为了深入推进纪检监察机关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决战年行动,市纪委监委成立走访组,由牛书军带队开展走访调研,5月8日至7月23日,走访组遍访了全市扶贫任务较重的18个乡镇、29个重点村,现场察看扶贫项目19个,走访贫困户40家,与村干部说问题、谈方向,与贫困户话家常、聊发展,深入了解全市脱贫攻坚工作进展、惩治扶贫领域腐败问题和干部改进作风的实际情况。
不绕弯子不讲客气 直击问题“红脸”“出汗”
“今年你们乡纪委处置了多少起扶贫领域的信访举报?”在沁阳市常平乡走访中,牛书军开门见山地问。
5月21日,走访组一行风尘仆仆赶到深山里的常平乡,一下车,来不及喝口水,直接询问该乡纪委书记,了解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农村信访举报件处置及乡镇纪委干部履职情况,看得细、问得直、查得深。
调研前,为打好“有准备之战”,走访组提前备课,熟悉乡情和村情,整理了贫困村信访举报有关情况,释放出剑指扶贫领域、实施精准监督的强烈信号。
离开常平乡时,牛书军叮嘱现场干部一定要提高政治站位,加大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力度,用铁的纪律确保扶贫资金发放到位、扶贫政策落实到位。
“脱贫攻坚在继续,纪律保障就不能停。”大家纷纷表示,一定要做好成果运用,确保精准监督落地生根,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坚强纪律保障。
不拘形式不辞辛苦 直接地气“点穴”“开方”
“越是偏远的地方,我们越要一一走访。”烈日炎炎,骄阳似火,走访组一行冒着酷暑,马不停蹄,中午走到哪个村,就在村委会一碗面条打发午餐,不让层层陪同,不讲排场,午饭一结束,就又踏上了走访的路。
两个多月来,从县城到乡村、从城郊到深山,走访组肩负责任、胸怀目标,走遍了全市脱贫攻坚任务较重的8个县区。他们用脚步丈量民情,用心灵倾听民声,用真诚温暖民心,把汗水洒在了田间地头和贫困户的屋内屋外。
这次遍访,明察和暗访同步进行。走访组不按安排的既定路线,突击暗访了多个贫困村驻村第一书记履职情况,全面了解脱贫进度、扶志扶智、长效机制建设等情况。
在中站区龙翔街道调研时,牛书军突击走访栗井村,询问驻村第一书记孔兆保:“你介绍一下村里的扶贫情况,贫困户对扶贫政策落实有什么意见?”在听到详细具体回答后,牛书军叮嘱他:“扶贫干部要沉下心、扑下身子,带着感情、带着责任扶贫,要让群众真切感受到党的关怀就在身边、正风反腐在身边。”
在武陟县乔庙镇马村,走访组打开贫困户的建档立卡档案,一一询问,了解驻村第一书记对辖区内贫困户情况的掌握程度,并同“扶贫蹲点日”前来帮扶的武陟县司法局局长崔金河交流,详细了解结对帮扶计划。
看到有的地方只重扶贫项目建设,在项目建设中缺少过程监督,牛书军一针见血“开良方”:一定要深入脱贫攻坚领域全过程,抓早抓小,防止扶贫资金被挪用!
不听汇报不看资料 群众家中细听民声
“检验工作做得好不好,不是从汇报中得来,要走下去,脚板底下有实情。”每次走访贫困村,走访组进村第一件事就是到贫困户家中,力求掌握真实情况。
“身体怎么样?看病吃药能报销多少?对村干部有意见没有?”走访组到贫困群众家中都要与他们拉家常、算收入、问冷暖、听民声,详细了解居住、生产和生活情况。
在栗井村贫困户张随新家中,看到高位截瘫、卧病在床的张随新自学养蜂技术,牛书军被他身残志坚的事迹感动,委托机关党委购买了44本养殖技术等书籍和一些励志图书,并写了一封信,鼓励他树立战胜困难的勇气,做生活的强者。
看到张随新能够树立起生活的信心,牛书军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扶贫要先扶志,就是扶思想、扶观念、扶信心,像张随新一样的残疾群众,就是要帮助他们树立起摆脱困境的斗志和勇气。”
每次走访结束时,走访组都要特意叮嘱乡镇干部,乡镇和村两委班子要持续关注脱贫户动态情况,做到脱贫不脱政策、脱贫不脱帮扶,让每个贫困家庭都有稳定的经济来源,确保脱真贫、真脱贫。
走访调研活动开展以来,市纪委监委走访组一行带着责任、带着感情,一路看、一路问、一路思考,重点针对群众的“两不愁三保障”问题,问得细,解决得实,真正做到了体察民情解民忧、贴近民心解民怨,把走访实效落到实处,让群众感受到了正风反腐的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