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
为落实市委“要抓住重大时代节点,大力宣传老区革命历史和重大贡献”的指示精神,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焦作市老区建设促进会与焦作日报社共同开设《讲老区故事 谱时代新篇》专栏,旨在大力传承老区革命精神,激发全市人民的磅礴力量奋斗新时代,为加快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示范城市,打造“精致城市、品质焦作”,在中原更加出彩中出重彩、更精彩作出更大贡献,敬请关注。
今天,我们也许会纳闷,怀川大地怎么会出现一个英福公司?据资料记载: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后,清政府与日本签订的一系列割地赔款条约,让欧洲帝国主义国家分外眼红,刺激了它们掠夺中国财富的野心。1896年,意大利人罗莎打着调查“中日战后情形”的旗号来到中国,先后在山西、河南秘密探矿,发现了焦作这块优质无烟煤宝地。随后,他返回欧洲注册英国跨国股份有限公司福公司,并在中国设立办事处,开办煤矿,经营生意。1902年,福公司在焦作下白作村购地设厂,开矿凿井,吞并土窑,开始了煤炭生产。
焦作的土窑被英国福公司大量占有后,煤矿工人跌入了苦难的深渊,每天劳动12小时~14小时,有时住在井下,十天半月上来一次。煤矿工人累死累活地劳作,仍旧不能维持一家生计,福公司的财富却与日俱增。苦难激起了工人们的仇恨,也奠定了他们“思想觉悟高”“斗争最坚决”的精神基础。
农村青年崔长永12岁就下井拉筐。童工是廉价劳动者,出力大,报酬低。20年的非人待遇,崔长永受尽了折磨,他苦苦地思索着,要为煤矿工人寻觅一条光明出路。
1925年上海“五卅惨案”发生后,反帝爱国浪潮席卷全国。受党组织派遣,共产党员罗思危、刘昌炎、吴光荣、杨天然等人先后来到焦作。他们下矿井、进窝棚、办夜校,宣传革命道理,动员各界声援上海工人。一天,崔长永遇到了罗思危,他把积郁心中的苦,一股脑儿向罗思危倒了出来。罗思危问:“中国工人多,还是英国资本家人多?”“当然中国工人多!”“工人多,还是工头多?”“当然工人多!”“可是为什么多数人受少数人压迫?为什么中国人受外国人欺负?”崔长永答不上来。罗思危说:“因为中国人没有组织起来,工人没有联合起来。”
罗思危在矿区、学校和商界广泛宣传动员,培养工人积极分子,建立了 “革命青年队”,崔长永担任队长。一天,崔长永问罗思危:“上次你说的要组织起来,可谁有那么大本事?”“不能靠个人,要靠党!”崔长永急切地问:“党是谁?他在哪儿?”“就是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代表工农大众利益。”“你见过共产党吗?”“见过啊!”崔长永激动地抓住罗思危的手说:“罗先生,你带我去见共产党吧!”
英国福公司对焦作煤矿资源的肆意掠夺和对矿工的残酷压榨,积聚起了工人们反抗的怒火,一经共产党人点拨,迅速火星四溅,在干柴遍布的大地上燃烧开来。两个月后,以冯金堂、崔长永为首的200余名英方家庭雇员,愤然宣布罢工,拉开了焦作煤矿工人大罢工的序幕。
1925年7月10日3时,焦作煤矿6000余名产业工人开始了罢工,英福公司焦作煤矿陷入瘫痪。当天下午,焦作煤矿工会和厨师工会成立,随即与道清铁路工会、职员工会共同成立了焦作总工会。焦作煤矿工人与英福公司展开了长达8个月的斗争,迫使英方签订了工人罢工条款合同。
在大罢工的高潮中,焦作第一个党支部——中共焦作支部干事会成立,罗思危任书记,崔长永、冯金堂、关永福、李鸣秋、林壮志等一批积极分子成为中共党员。那是一个清秋的深夜,崔长永等人面对中国共产党党旗,举起右手,低沉而庄严地喊出了他们的肺腑之声:“为党的事业,为人民的解放奋斗终生!”
(焦作市老区建设促进会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