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多方面的培训,提高拳师队伍的综合素质,其中,树立崇高的武术道德是首要环节。”首届第二期太极拳师规范化教学培训班开班前,市太极拳协会副会长李天喜首先提到的就是武德。
俗话说:“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中国武术非常崇尚武德,“没有大德,难得真传;有大德,方有大成”。很多太极宗师经常讲:太极拳是德多高,功多高,没有德行,人品不好是不可能得到真传的。
李天喜说,武德就是从事武术活动的人,在社会活动中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具有的道德品质。武德属于体育道德的范畴。它既是练拳人必须遵守的体育道德,又是武术工作者在从事武术教学、训练、竞赛中应遵循的伦理规范。我国是举世闻名的文明古国,自古以来非常重视礼仪,讲究道德,文有文风,武有武德。他认为传统武德提法很多,主要是尊师重道、谦虚诚实、匡扶正义,锲而不舍。
他表示,近代以来,人们把练习拳脚、刀、枪技艺称为武术,其目的是为了防卫和健身,并不是为了欺负他人。《太极拳论》中讲:“学太极拳不可狂,狂则生事非,不但手不可狂,即言亦不可狂。”学练太极拳,要仁义为本,不与狂徒较量,不与无知争强。别人争强,要一让再让,但如果遇到坏人滋事,就要见义勇为,匡扶正义。
“今天我们已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代。新时代的武德应该在继承传统武德的基础上,建立起具有新时代特点的武德准则。我们要顺应时代的步伐,认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基本道德规范。同时,要知荣辱、讲正气、做奉献、促和谐。”李天喜说,新时代的习武之人应该树立爱党爱国,坚定信念;文明礼貌,宽容大度;修身养性,与人为善;淡泊名利,谦和厚道;尊师爱友,团结互助的武德。
太极拳讲求以柔克刚,修身养性。李天喜说,养性十分重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情,太极拳养性要求不可暴,不可躁,不可急,不可怒,要制急、制躁。在当代社会,人们的浮躁情绪十分严重,而舒缓慢稳的太极拳就可以制急制躁。太极拳讲要舍己从人,与人为善,这也是怎样做人的一个重要方面。学练太极拳要学会吃亏,要学会舍得。在教拳练拳中,在与人交往中,也要“克己”,不怕“吃亏”,能“舍”才能“得”。学会放弃,学会割舍,才能坦坦荡荡面对人生。
李天喜表示,《太极拳论》中讲:“学太极拳不可不敬,不敬则外慢师友,内慢身体。心不敛束,如何能学艺”。只有师徒关系融洽,才能学习和提高。同时,拳友之间、流派之间、协会与协会之间,也要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只有这样,太极拳事业才能不断发扬光大,世世代代地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