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联合印发了《郑州大都市区空间规划(2018~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提出要构建“一核、四轴、三带、多点”空间格局。《规划》中,众多焦作元素成为亮点,焦作在郑州大都市区建设中的重要性更加凸显。
啥是郑州大都市区?2016年年底,国务院批复的《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明确提出,支持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推动郑州与开封、新乡、焦作、许昌四市深度融合,建设现代化大都市区,形成带动周边、辐射全国、联通国际的核心区域。据了解,以都市区为统计单元的GDP、人口要素等主要指标显示,都市区已成为各类发展要素在空间上聚集的主要载体。
据估算,郑州和4个“小伙伴儿”以全省8.7%的面积,集聚了全省近20%的人口和超过30%的经济总量。
“四轴”,即完善主要交通干线和综合交通运输网络,提升南北向沿京广、东西向沿陇海等区域发展主轴辐射带动能力,建设郑焦功能联系廊道等,打造特色鲜明、布局合理的现代产业城镇密集带。
郑焦功能联系廊道将承接大都市区休闲娱乐、养老康乐功能。这一定位,与焦作致力于打造“世界太极城·中原养生地”的目标不谋而合。焦作历史文化悠久,山水美丽,生态环境良好,拥有“一山一拳”,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三带”,即黄河文化生态带、嵩山—太行山区文化生态带和农区田园文化生态带,共同构成郑州大都市区外围绿环。焦作因南临黄河、北依太行,在“三带”建设上空间巨大。
“多点”,即次级中心城市、新兴增长中心、重点镇和特色小镇等构成的郑州大都市区多层次发展空间。
近年来,我市在推动郑焦深度融合上跑出加速度,让“双城记”更加精彩。在促进交通、产业、生态、旅游等领域协同发展上,我市立足本地优势,把促进融合的事情做早、做实、做优,充分释放融合发展的多重效应,使郑焦融合成为引领焦作崛起的强劲引擎。
加开的郑焦列车、飞架在黄河之上的大桥,拉近了郑州和焦作的距离。天堑变通途。郑焦在“跨河”合作上已经杰出累累硕果,深度共享教育、医疗等,共同做大做强。
焦作历史悠久,文化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在共建郑焦山地生态休闲养生度假游、黄河文化风情游、南水北调生态文化游、中国功夫之旅体验游等精品线路上,焦作和郑州的合作方兴未艾,“云台山—嘉应观—陈家沟—少林寺”融合发展走廊的框架已经搭建,两地文旅产业跨区域深度合作前景无限。
加快南部产业新城建设,加快发展高端装备、智能制造、金融服务、科技研发、文化创意等主导产业,将其打造成郑焦深度融合的桥头堡,是焦作推进郑焦融合的关键。加快北部生态新城建设,强力推进循环经济、高端会展、文化休闲、健康养生、医养结合等项目,促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将为焦作开拓全新的发展格局。
新焦城际铁路、焦济洛城际铁路、呼南高铁豫西通道、焦平高速公路、沿太行高速公路、孟州黄河大桥等交通项目,还将织密焦作对外联系的交通网,为郑焦深度融合提供交通支持。
展望未来,美好的“双城”生活正向我们招手。郑州大都市区建设,焦作将更加有为!
谈起焦作的未来,众多网友甚是振奋。
网友“猫喵淼妙”:焦作越来越有大都市的味道!
网友“白杨礼赞”:展望未来,美好的“双城”生活正向我们招手。郑州大都市区建设,焦作将更加有为!
网友“你还记得吗”:焦作人在青藏高原祝家乡建设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