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年来,孟州市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20字总要求,聚焦聚力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多维施策,务实创新,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加快农业结构调整,促进乡村产业兴旺。该市在扛稳抓牢粮食安全责任的基础上,着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三产融合发展,不断提升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粮食生产稳步提升,粮食总产量站稳26.5万吨台阶,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55万亩以上,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8%,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8%以上,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市)。现代农业发展初见成效,农业格局进一步优化,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突破20万亩,无公害、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达到13个,有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1家,土地流转面积达到22.8万亩,占家庭承包总面积的60%。依托丘陵区、滩区等丰富资源,以西虢镇莫沟村等为试点,探索实施农业+旅游、+文化、+康养、+互联网,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和休闲观光农业,逐步增强农村造血功能,实现生态产业融合发展。
全面整治农村环境,建设生态宜居家园。以农村生活垃圾、污水治理、“厕所革命”、生态建设等工作为突破口,加快补齐农村短板。集中整治农村垃圾,先后开展3次以“五清五化”为目标、以“五清一改”为重点的集中清理活动,农村人居环境显著改善。目前,城乡环卫一体化项目已开始试运营,10月底前城乡生活垃圾处理站将建成投用。梯次推进农村污水治理,对可纳入城镇污水收集管网的村庄,统一处理生活污水;村庄较为集中的地区,按照“连片整治”的原则,联户、联村进行集中整治。35个城中村和城郊村己全部接入城市污水管网。分类推进户厕改造,除严格落实每户600元的省、市、县三级补贴资金外,市财政按照每户300元的标准,对改厕先进乡镇予以奖励。今年计划完成5.18万户改厕任务,截至目前,新完成改厕2.6.万户。深入开展森林孟州建设,实施了“六大增绿”工程,2019年乡村新增植树造林1.23万亩,高标准创建“四好农村路”133公里,王园线被评为全省第一批“最美农村路”。
着力提升农民素质,深化乡风文明建设。该市以乡风文明为着力点,通过建设村史文化墙、“家风馆”、村史馆、道德讲堂、“新时代讲习所”等,传承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城伯镇立义村家风馆,西虢镇莫沟村、河阳街道函丈村、南庄镇司庄村、化工镇横山村等村村史馆,谷旦镇张村、西虢镇韩庄村先进事迹展览馆等,在传承营造良好村风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强化示范带动,定期开展“好婆婆”“好媳妇”“和睦家庭”“文明卫生户”等评选活动并予以表彰奖励,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学习好人、争做好人、孝老爱亲的价值取向。去年以来,该市组织各村开展“好媳妇”“好婆婆”、星级文明户评选等系列活动160余次。深化文明创建工程,加快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完成全市85%以上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工作,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继续推进“百姓文化超市”建设,打造4个精品示范点。积极调动村民参与美丽家园建设的内在动力,全市30%以上的行政村创建成县级及以上文明村。
强化基层党建引领,完善乡村治理体系。聚焦组织振兴,建强基层组织核心,选优配强村党支部书记和村两委会干部队伍。通过实行党组织“两推一审、三诺一选”和村委会“自荐直选”方式,选出1360名村级两委会干部。先后举办两委会干部培训班14期,不断提升新任两委会干部的履职能力。制定了乡镇(街道)党委抓党建10项清单、基层党建底线问题13项清单、党支部组织生活20条规范。扎实开展“逐村观摩、整乡推进”活动,加快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全市29个软弱涣散党组织已转化25个,培育“五星”党组织42个。继续深化以“亮身份、亮承诺、亮业绩和争先锋”为主要内容的“三亮一争先”活动,共建立1600个党员特色功能小组,为群众提供服务、办理实事达1.2万人次。(孟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