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原文钊)8月17日,本报微信公众号以《愿得清风常拂面,唤来清气满人间!》为题,推送了焦作本土作家南乡子的原创文学作品,并添加了由焦作本土朗读者李乐观朗读该文学作品的音频,引起了我市广大网友特别是文学爱好者的强烈关注。同时,这也是本报微信公众号夜读栏目《怀川·诵》正式上线推送的首期内容。
近年来,本报积极创新探索媒体融合发展路径,依托《焦作日报》《焦作晚报》等传统媒体平台和“两微一端”新媒体平台资源优势,通过及时、全面、客观发布各类便民服务资讯,传递党的声音、关注民生热点、服务读者生活,打通了党报服务读者的“最后一公里”,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赞赏。
为了进一步满足广大读者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本报在积极办好《焦作日报·山阳城》《焦作晚报·覃怀月》等传统媒体副刊的基础上,创新打造了本报微信公众号夜读栏目《怀川·诵》,为读者带来的全新阅读体验。“这些文学作品均由本土作家原创,再由本土朗读者深情朗读,听起来余音袅袅不绝于耳。”网友@绿满青山对本报基于新媒体平台推出的《怀川·诵》栏目称赞不已。
在为读者带来全新阅读体验的同时,本报微信公众号夜读栏目《怀川·诵》也积极致力于为焦作本土作家、朗读者提供展示原创作品的全新平台。该栏目正式上线以来,连续推送了由本土作家陈小庆原创的《真正的灵魂依托,爱末恨初年间的黄金》、由本土作家王保成原创的《从山村羊倌到家乡人民的骄傲和自豪,焦作走出虎将康星火(上)》等文学作品,且均由本土朗读者李乐观朗读。
同时,这些本土作家都是我市文学领域的中坚力量。其中,陈小庆是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南省小小说学会理事、焦作市作家协会副秘书长,出版有小说集《可爱的豆腐》;王保成是修武县五里源乡南庄村人,1969年7月出生,1990年参加工作,毕业于郑州大学图书馆学系,曾任修武县档案馆馆长、档案史志局副局长,现任修武县政协文史委副主任;李乐观是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河南作家协会会员、焦作市诗词学会秘书长,并担任焦作大学客座教授、焦作电视台“乐读论语”专栏主讲。
怀川大地文化底蕴丰厚,本土作家人才辈出。今后,本报将不断探索和完善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夜读栏目《怀川·诵》,努力打造挖掘文化资源、培育焦作本土文学力量的重要平台,让更多优秀文学作品汇聚成展示焦作文化的靓丽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