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多年过去了,虽然党和政府给俺家很多关爱和帮助,但我和哥哥还是没想到能过上如此幸福的生活,住在舒适的地方,还有很多专业人员悉心照顾我们。如今,我90多岁的老母亲终于可以放心了!”8月13日,温县人民医院养老护理院重度残疾人集中医养中心,今年49岁的重度残疾人姬金山满怀感激地说。
“照看一个人,拖累一群人,致贫一家人”,这是众多重度残疾人贫困家庭的生活写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不能缺席。重度残疾人贫困家庭怎样脱贫?温县县委、县政府结合全县实际情况,努力破解重度残疾人脱贫难题,依托现有医院资源和养老机构,积极探索建档立卡贫困户重度残疾人医养结合脱贫工作模式,走出了一条重度残疾人贫困家庭增收脱贫的新路径。
为助力脱贫攻坚,温县县委副书记、县长李培华在多次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医中有养、养中有医、医养一体、两院结合”工作目标和建设“1+3+x”医养结合共同体的工作新思路。实施这项民生工程,需要依托温县人民医院建设县级医养共同体,其中包括养老护理院、精神病院、残疾人康复中心三个医养中心,并在具备条件的乡、村两级打造多个医养共同体,确保所有符合条件且有意愿的建档立卡兜底线户中的重度残疾人全部实现集中医养,全部享受相关保障政策。
姬金山是温县招贤乡护庄村村民,他和哥哥姬保山都是在八九岁时患上了进行性肌肉营养不良,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如今,他俩同住在温县人民医院养老护理院,由拥有多年护理经验的护工团队照顾他们的生活起居。
“以前,每天起床都是老母亲拼尽全力把俺兄弟俩扶起来,然后为俺俩穿衣、洗涮,再用房梁上的起重倒链把俺俩吊到轮椅上。”姬保山眼含热泪地说,“以前,老母亲总担心自己老了不能再照顾俺俩,现在俺俩住到了医养中心,国家还负责看病、养老,母亲说这样的好事她做梦也想不到!”
温县人民医院养老护理院占地25.23亩,环境优雅,设施完善,能容纳250余人入住。该护理院的工作区设置了咨询室、理发室、洗衣房、道德讲堂、会议室、图书室、党员活动室、运动室、监控室、配电室等功能室。该护理院的养护区设置了待客室、书法艺术室、休闲茶室、棋牌麻将室、休闲活动室、护士站等功能室;该护理院的老年病区设置了医生办公室、医生值班室、治疗室、处置室、护士站等。此外,该护理院的失能人员康养区和康复病区还设置了康复治疗室、亲人接待室等。
“康复大厅配备了冷暖空调、健身康复器械,洗浴室配备了空气能热水器、残疾人专用洗浴器具。此外,每个房间均配备了无障碍扶手、医用无线呼叫设备、监控设备、轮椅、冷暖空调和有线电视。”该县人民医院医养中心护工柴小能说,“医养中心经常组织护工参加老年病专科及医养护理知识培训,并定期开展护理技能比赛;护工每周都会给入住人员换洗床单和被罩,并为他们洗澡。”
目前,该县第一批入住医养中心的人员均为建档立卡贫困户重度残疾人员。散居“三无”老人、生活不能自理或半自理无人照顾的低保老人、重点优抚对象中生活困难的老年人等,他们是医养中心的重点服务对象。温县卫健委主任闫全心说:“医养中心建设与管理是全新工作与挑战,是向群众传递党和政府温暖的重要桥梁和纽带,我们要求相关医疗机构提供细致服务、精致服务,使每一位入住人员都有家的感觉,都能真切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
“在医养中心生活,妻子和儿子都吃得好、穿得好、住得好,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黄庄镇刁李庄村贫困户刘三才的妻子和儿子都是重度残疾人,刘三才到医养中心看望妻子和儿子时说,“以前我在家里照顾母子俩,根本腾不出手干活。现在好了,妻子和儿子不仅有人照顾,我也能放心外出打工了!”
该县人民医院院长郝国说:“医养中心不仅为入住人员提供医疗保障服务,还定期为入住人员进行健康体检,并向他们提供健康咨询和医疗服务,做好卫生保健指导工作,建立健康档案,组织开展各种娱乐保健康复活动。这里不仅是治病和养老的地方,更是充满爱心和温暖的大家庭!”
温县县委书记毛文明说:“医养中心建成投用,为脱贫兜底保障人员和老年人提供了医疗、护理、养老一体化服务,使重度失能失智人员医疗和医养工作无缝对接,创造了既能看病又能医疗的医养结合新模式。下一步,我们还要在医养融合、居家养老等方面进行深度探索,进一步规范健康管理,大力推广个性服务,提升医养服务品质,拓展居家医养范围,全力打造幸福养老模式的‘温县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