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带着女儿去扶贫!”2017年11月,温县科技和工业信息化局信息科科长李绞绞把这个决定告诉家人时,没有一个人支持她。
然而,倔强的李绞绞没有改变主意。“组织上安排我驻村扶贫,这是信任更是责任。”李绞绞说服了家人,收拾好行李,带着两岁多的女儿从温县县城来到了番田镇三陵村。
“真的带孩子来了!”在村口等候李绞绞的三陵村党支部书记苗国中看着母女俩,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苗书记,你放心,我把孩子送到村里的幼儿园,不会耽误扶贫工作。”李绞绞语气坚定地说。
从此,三陵村村委会大院的一间宿舍,成了这对母女简易的家。李绞绞驻村后发现,带着年幼的女儿来扶贫,生活上的困难远比想象中多。
作为驻村第一书记,李绞绞驻村后首先要到村里的贫困户和村民家里走访,忙起来常常耽误接孩子。刚上幼儿园本来就不适应,再加上母亲不能及时接园,孩子经常哭着在幼儿园等妈妈。
最让李绞绞焦心的是孩子生病。驻村不久的一天傍晚,正在贫困户家里走访的李绞绞突然接到幼儿园老师的电话,孩子突发高烧。李绞绞急忙带着孩子赶往最近的医院,医生检查后发现,孩子得了心肌炎,需要住院治疗。第二天一早,热心村民仝金竹、李腊梅听说李绞绞的孩子生病住院,相约到医院看望,还主动提出帮忙照看孩子,让李绞绞安心回村工作。
“我来扶贫就是村里人,要是干不出一番事业就对不起乡亲们,也对不起孩子跟着我吃的这些苦。”回村路上,李绞绞暗下决心对自己说。
发展扶贫产业,改善基础设施,改造危旧房屋,落实教育扶贫政策……数不清多少次,李绞绞开着私家车往来于三陵村和县城之间,协调经费,争取项目。
走访时,细心的李绞绞记下了所有贫困户的家庭特点。梳理归纳后,她因户施策,整理出了适合每一户的帮扶计划。得知贫困户苗九利有意愿扩大纸品加工生产规模,能带动更多村民脱贫后,李绞绞主动上门帮他申请政府贴息贷款,并寻找产品销路;贫困户李向生、苗晓杰曾经种过铁棍山药,有承包土地发展规模种植的意愿,李绞绞积极为他们申请政府贴息贷款,并联系农业种植专家,帮助他们通过发展山药种植摘掉了“贫困帽”;贫困户苗海亮,妻子残疾、孩子年幼,他本人身体又不好,不能从事重体力劳动,李绞绞帮他找到了力所能及的工作,现在每月稳定收入1000余元。
李绞绞驻村后,让三陵村的乡亲们受益的事还干了很多。1000平方米的文化活动广场建起来了,一个个崭新的健身器材运到了村里,进出村的狭窄坑洼路变成了宽阔水泥路,十几处残破的空心院经修缮后面貌一新,村里文化墙上一幅幅正能量公益宣传画更是把村子打扮得越发“漂亮”。
村子变美了,村民变富了,李绞绞却变黑了、变瘦了。村里德高望重的李如仁老人专门为她创作了一首赞颂诗:小村三陵添枝花,绞绞书记走百家;访贫问苦帮致富,男女老少人人夸。该村农民书法家苗清发把赞颂诗装裱起来送给了她。
接受记者采访时,李绞绞的女儿一个人在一旁玩耍,很乖巧。“孩子跟着你从县城来到村里上幼儿园,你就不怕她输在起跑线?”记者问。
“不怕!俺村新建的幼儿园是方圆几十公里最好的,环境不比城里差。”李绞绞说,“孩子在村里生活这一年多,已经把自己当成了三陵村人。相信她长大后,一定会理解妈妈当初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