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电影《少林寺》火了一座古刹,造就了中原文化一个“超级IP”。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能否借鉴打造IP,发展文化产业、提升竞争力?古有“竹林七贤”,今有“云台小七”,修武县七贤镇以文化IP带动工作创新和产业发展,促进乡村振兴。近日,笔者走进七贤镇,探寻文化IP运作的路径。
它是谁?
穿越千年历史而来的精灵
七贤镇因魏晋时期“竹林七贤”而得名,早在1000多年前,七贤镇就以山水之美吸引着文人墨客。七贤镇坐落在云台山脚下,郑云高速公路直达镇区。因矿产资源丰富,七贤镇一度富甲一方。但随着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没能及时转型的七贤镇陷入发展困境。有着“竹林七贤”的文化资源和紧靠云台山的区域优势,能不能在这上面做文章?七贤镇党委反复征求意见后决定,以“文化康养、云创‘七贤’”为定位,打造以“山水养眼、文化养心、美食养生、乡村养老”为特色的文化康养小镇。如何让“竹林七贤”这个文化符号穿越历史时空散发出新的光芒?七贤镇决定以“竹林七贤”文化IP为七贤镇代言。“‘竹林七贤’人数多,名字不容易记忆,所以我们就设计一个现代的卡通人物形象,‘云台小七’应运而生。”该镇党委书记张辉介绍,“云台小七”角色定位为由魏晋时期穿越而来的小精灵,个性特点为“自然、圆融,自由、洒脱,自在、和谐”。
要干啥?
代言文旅康养大产业
2018年3月,由北京文创专家精心打造的“云台小七”卡通形象诞生,呆萌可爱的形象很快走红网络。七贤镇镇长杨红星说,小七冰雪世界主题乐园是“云台小七”引领落地的第一个投资1亿元项目。去年10月,七贤镇举办了首届“云台小七杯”大学生墙绘设计大赛,来自省内的40多名大学生以“云台小七”IP为主体元素,以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赋予“云台小七”百变造型:刘伶变身葡萄园主,阮籍成为客栈老板,嵇康做起养生生意……
“竹林七贤”和“云台小七”“相遇”后,一个个创意项目落地,全镇文旅项目从无到有,已落地的7个项目总投资1.8亿元,带动旅游经济每年增收5000多万元,增加就业500余人。“旅游康养产业不仅撬动了七贤镇经济绿色转型,而且为乡村振兴提供了产业支撑。”张辉说。据了解,“云台小七”主题乐园自去年8月开业以来接待游客30万人次,安置60多人就业。在2018年冬季旅游淡季,七贤镇还迎来了旅游热,带动了住宿、餐饮等产业发展,创造了淡季小高潮,间接带动淡季就业350多人。
向何方?
助力乡村振兴
一子落而满盘活。七贤镇围绕“云台小七”IP,编制文化地产、民俗体验、康养生活、动漫影视等8个产业板块发展规划,“云台小七”+党建、“云台小七”+旅游、“云台小七”+扶贫……“云台小七”IP成为工作创新催化剂和产业发展推进器。
为了让更多游客认知“云台小七”,该镇精心打造“云台小七”文创产品,形象雨伞、T恤等旅游纪念品成为热销商品。“下一步,七贤镇将把美学设计与IP完美结合到电影、微视频、游戏、图书、旅游等一系列作品或衍生产品中,将‘云台小七’打造成超级IP,让七贤镇发展成为独具特色的文化康养小镇。”张辉展望未来,信心十足。岳 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