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市场原则进行资源配置,多氟多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转起人才“正向螺旋”。
多氟多把重视人才、使用人才与培养人才融为一体,把引进人才与善用人才融为一体,把项目建设与人才提升融为一体,把人才的责任担当与价值体现融为一体,四个“融为一体”打造了多氟多人才成长的摇篮,树立了“同企业一起成长”的人才理念。
多氟多按市场原则进行人才资源配置,先后引进了近700名大专以上学历的年轻人加盟企业,其中博士生2人、研究生20余人,游刃有余地转起了人才“正向螺旋”。
多氟多项目多、课题多、专利多、标准多,这些都是造就人才的实验场和试金石。省级职称评定正高级工程师,通过率100%,超过省平均通过率66%;高级工程师通过率83%,超过省平均通过率58%;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3人、省政府特殊津贴2人,通过率100%。国家“百千万人才”专家1人,行业领军人才3人,教授级高工5人,高工31人,省学术技术带头人1人、技术能手2人。
多氟多董事长李世江说,引进和培养人才是确保企业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多年来,多氟多严格按照市场原则进行人才资源配置和价值补偿,形成了一整套集竞争机制、激励机制、约束机制、风险机制于一体的人才引进和管理机制。
如今,国家认可实验室、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无机氟化学技术中心、省首批博士后研发基地纷纷落户多氟多,为优秀技术人才搭建了施展才华的平台。多氟多还成立了专门的技术委员会,制定并实施了科技攻关项目课题制管理办法,对取得科技成果的科技人员进行重奖。对高管人员,多氟多实行股权、年薪和风险收入的激励,由“人合”到“资合”,有力地调动了大家干事业的积极性。多氟多还制定了虚拟股份奖励制度,对核心人才予以股份分红和期权奖励。
近年来,多氟多着力铺就了一条广大员工职称晋升的绿色通道,让广大员工在努力工作的同时,也获得职业资格的认可,对自身未来的职业生涯充满希望和期待,同时也促进了员工创新的积极性。
多氟多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始终努力为职工的成长和晋升创造条件、搭建平台。2005年至2015年,多氟多先后与焦作大学、河南理工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高等院校开展校企合作,以学历补贴的方式鼓励所有一线员工拿到大专文凭,要求所有管理人员具有本科文凭。不学习就会落伍,在岗学习深造在多氟多形成了热潮,通过校企合作、在岗学习等多种形式,有700余人次拿到了大专文凭,400余人次拿到了本科文凭。一名干了20年的一线老员工感慨地说:“我是个初中生,干了一辈子,成了个大学生,圆了我的大学梦。”
2015年,多氟多从领导班子抓起,要求50%的领导班子成员(副总经理以上)3年内拿到高级职称。公司领导在完成业绩指标的同时,业余时间带头充电、努力学习。2018年,16名高管分别拿到了高级经济师、高级工程师、高级会计师等高级职称证,学习深造完成率100%。
2017年,多氟多创造条件成立了多氟多化工专业中级职称评审委员会,成为河南省第四家企业职称评委会,目前已评审通过了80余名中级工程师。2018年,李世江再次提出,顺应时代发展,创新人才工作环境,高效推进项目建设。多氟多加大力度进行科研、技能两大平台建设,相继建立了“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河南省技能大师工作室”,两大平台对外协同、对内培育,使公司科研队伍的成长有了更优良的环境和更灵活的组织形式,成为企业人才成长的活力之源。
多氟多的人才大多归属于实用人才,来自一线,来自实践,来自创新,有真才实干,能创造价值。这些基层人才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是先锋、是干将,是实实在在的工艺改革者、项目实施者和产业化落地人。
创新的事业呼唤创新的人才。站在企业发展的新起点,多氟多结合发展战略及规划,进一步畅通公司人才晋升通道。一是依托科研项目和重点工程,形成行业领军人才、核心技术研发人才、高技能人才衔接有序、梯次配备的合理结构。二是重视基层人才,营造有利于人才在基层发展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引导人才在基层安心工作、大胆实践、发挥作用。
站位新时代,多氟多“从氟化工出发,向新能源进军”的发展战略,正在为人才成长提供更广阔的空间,人才与企业一起成长,追逐共同的梦想。
“志之所趋,无远弗届”。载着“用氟造福人类”的光荣梦想,志存高远的多氟多点亮希望之光——创建中国无机氟化学工业基地,扛起振兴民族氟化工的历史使命,探求氟在人类生活和工业应用中的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