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王玮萱)经过一段时间的试运营,武陟县两个“城市书房”于今日正式开门迎客。这是我市首个“城市书房”,它的出现将为我市公共图书馆文化服务开辟新的路径。
武陟县两个“城市书房”分别位于武陟县人民广场、武陟县龙泉湖公园内。昨日,记者来到武陟县,走访了这两处“城市书房”。
在武陟县人民广场“城市书房”,记者看到,该书房的房顶被设计得古色古香,犹如一部巨书的扉页。而极具现代化的落地玻璃门窗镶嵌着牡丹花型,又颇具现代建筑的装饰风格,与周边城市环境完美融合。
9时30分,前来这里看书的群众络绎不绝。“城市书房”内,绿植整齐地摆放在高档的橡木桌子和书架上,整体环境布置简单且清新雅致,令阅读群众身心放松,能很快进入深入阅读体验中。这里藏书丰富,汇集了丛史学类、地理类、生活类、现代小说类等图书,阅读群众可以凭喜好自由选择。
正在这里忙碌的武陟县图书馆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武陟县人民广场“城市书房”藏书3000余册,可以满足不同阅读群众的读书需求。“城市书房”每天开放时间不少于8个小时,每周开放时间不低于56个小时。
除了纸质阅读媒介,这个“城市书房”还增添了电子报刊阅览智能系统。有心的工作人员,在每本图书后贴上了“武陟图书馆”公共微信号的二维码,群众可扫码饱览群书。
为了方便群众借阅,办理借书证、借还图书等都采用了智能系统。门禁系统可靠放心,只要有人不经借阅随意带书出去,门禁系统就会自动锁住大门。在这里,体现服务细节的便民服务自然少不了,中央空调、饮水设备、救急医药箱等便民条件一应俱全。
一位住在附近的陈姓阅读者告诉记者:“这样的读书环境太好了,比家里还舒适。每天来这里,遛弯带看书,一举两得。”
接下来,记者又来到武陟龙泉湖“城市书房”参观。武陟龙泉湖正在提升建设,所以依偎湖边的“城市书房”少有人来,而当这里完全投入使用后,一定也是诸多阅读群众文化休闲的好去处。
武陟县两处“城市书房”所建规模并不大,但作为焦作市“城市书房”建设新的尝试,它正在为焦作公共图书馆提升文化服务质量开辟一条新路径。
采访时,记者了解到,武陟县图书馆馆址偏僻,是由武陟县老招待所改建而成,面积小,硬件差。随着城市群众阅读需求与日俱增,老馆舍已无法满足群众需求。为改变现状,克服短板,近年来,武陟县图书馆不断拓宽服务路径,常年开展送书进单位、进校园、进军营活动,将读书活动延展至全县各学校、机关单位。特别是在古籍保护方面,作为我市保存古籍数量最多的图书馆,武陟县图书馆为了让古籍文化“活”起来,本着“重藏不轻用”的理念,开展了多种形式的保护与传承活动,得到了国家、省、市各级主管部门的一致赞扬,该馆也连年获得古籍保护与文化传承省级先进单位。
然而,如何让公共图书馆辐射带动能力延展至城镇、乡村,乃至每个群众的日常生活中呢?作为公共图书馆的新载体,“城市书房”是一条路径。
据介绍,2018年年底,在武陟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武陟组团赴许昌、洛阳学习“城市书房”建设,收获良多。很快,今年5月份,武陟县开始动工建设焦作市首个“城市书房”。
另悉,以上两处“城市书房”是武陟县“城市书房”建设的试点工程。该县将持续扩大“城市书房”辐射空间,未来计划在其重点城镇再建15至20个“城市书房”。
记者手记
前不久,扬州“城市书房”建设获《人民日报》点赞。如今,在扬州面积约500平方米的“城市书房”有32家,3年来,已服务人群390万余人次,成为扬州新的“精神坐标”。
在许昌,过去许昌市区只有一座图书馆。而如今,越来越多的“城市书房”嵌入商圈、园区、社区,成为市民的精神栖息地,该市“15分钟阅读圈”逐渐形成,市民“零门槛”享受文化大餐。在洛阳同样如此,目前,该市已建设“城市书房”100余座,辐射能力深入乡镇,赢得群众拍手称快。
我市公共图书馆整体力量相对薄弱,辐射带动能力小。因而,作为构建“书香焦作”的主要载体,需要不断提升公共图书馆服务,加大公共图书馆建设。此时,“城市书房”的出现,为“书香焦作”建设点亮了一盏明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