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朱颖江)近日,河南省呼吸与危重症学会介入医学分会学术年会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召开。会上,国内知名专家针对气道病变内支架、非血管腔道疾病的介入技术进行学术交流,并为河南省呼吸与危重症学会介入医学分会第二届委员会委员颁发聘书。郑大一附院相关负责人在会上宣布河南省非血管腔道疾病专病联盟正式成立。
这次会议对焦作市第五人民医院来说意义非凡。该院成为河南省非血管腔道疾病专病联盟单位,急诊科主任马楠、放射科主任安超被聘为河南省呼吸与危重症学会介入医学分会第二届委员会委员。
为进一步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推进分级诊疗试点工作的通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本着“立足自建、自愿选择、责任分担、优势互补、互利共赢、资源共享、平台共用”的基本原则,发起并成立河南省非血管腔道疾病专病联盟。该联盟的成立,旨在提高非血管腔道疾病诊疗水平,促进医疗质量同质化,探索并完善非血管腔道疾病分级诊疗、双向转诊、上下联动的医疗服务格局,推动二级以上医疗机构非血管腔道疾病医疗能力的提升。
据介绍,河南省非血管腔道疾病专病联盟成立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射介入科将与联盟单位开展远程教学、技术指导、学科帮扶、双向转诊等业务,引领联盟单位在医疗、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得到提升,同时与联盟单位就技术支持、人才培养、学科建设、教学科研等方面开展合作。
此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射介入科还通过技术带动、学术指导、理论培训等形式,帮助联盟单位开展新技术、新业务;选派相关专家赴联盟单位进行会诊、授课。联盟单位医师到该院进修管理工作时,实行骨干医师“一对一”带教和培训,强化基础理论知识,掌握新技术,提高管理能力。该院放射介入科负责指导联盟单位制订发展规划,建立科室管理、医疗质量控制及规范诊疗流程等方面的制度和体系,实现管理与医疗协同发展。
安超说,河南省非血管腔道疾病专病联盟成立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与联盟单位建立双向转诊机制,明确疾病转诊标准和流程,对联盟单位需要转诊的患者,开通绿色通道;对诊疗后病情稳定的患者,转诊至联盟单位,实现双向转诊、上下联动的体系。
安超介绍,市第五人民医院成为第一批联盟单位,说明该院在放射介入技术方面有很好的基础,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人体非血管腔道(如食管、气道、肠道、胆道、输尿管、输卵管)疾病一旦出现狭窄或瘘,外科治疗困难,传统内科治疗疗效欠佳。介入手术具有微创、有效、精准、安全等优势,在非血管腔道狭窄、出血或瘘的治疗中发挥无可替代的作用。
右图 市第五人民医院成为河南省非血管腔道疾病专病联盟单位。
本报记者 朱颖江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