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上午,刘二军早早来到市东方红广场爱心献血屋。当天,他要捐献400毫升血小板。“昨天就来献血了,工作人员说这几天需要血小板,就预约今天来捐献。”他说,“奉献爱心,帮助最需要帮助的人,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刘二军今年47岁,居住在我市。30多岁时,他在停靠在市东方红广场的采血车上,第一次献出了400毫升鲜血。从那时起,他正式成为无偿献血志愿者中的一员。日常生活中,他用健康的生活方式规范、约束自己,坚持锻炼身体,成了身边很多人的榜样。
俗话说,一个人偶尔做一次好事不难,难的是一直坚持做好事。这些年来,刘二军就把无偿献血这件事坚持下来。工作人员查询档案显示,他一共参与无偿献血11次,当日进行的是第12次无偿献血。“只要有时间,我就会主动来参加无偿献血,这已经成为一种习惯。”他说。
生活中,刘二军是一个性格较为内向的人,他的话不多,但待人十分真诚。说起这些年令人自豪的无偿献血经历,他只是轻描淡写地说:“也没多想啥,就是想尽自己的力量,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然而,这句朴实的话语中,流露出的正是他对志愿者精神、对无私奉献的深刻理解。
当天,完成登记、体检后,刘二军轻松地走进了采血室。他说,只要身体条件允许,他就会把无偿献血这件事坚持做下去,用实际行动去影响更多人,让爱心的力量越来越大。
本报记者 梁智玲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