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主席指出:“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最深层、最根本、最永恒的就是爱国主义。”这鲜明地宣誓了我党和我军在新时代担当的历史使命和要实现的奋斗目标,就是要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强国梦、强军梦。面对新形势、新机遇、新挑战,结合学习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席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的一系列重要阐述,迫切需要我们在追寻革命前辈的红色足迹、解读红色密码、传承红色基因中,发扬光荣革命传统和“能打仗,打胜仗”的优良作风,扑下身子,从基层抓起,把全民国防教育工作搞起来、搞扎实,推向新高潮。
(一)意义深远,必须提高政治站位。国无防不立,民无兵不安。历史证明,一个没有国防观念的民族是忧患意识缺失的民族,一个不重视国防建设的国家是随时存在亡国危险的国家。面对新时期国际风云变幻的复杂环境,习近平主席强调:“要加强国防教育,增强全民国防观念,使关心国防、热爱国防、建设国防、保卫国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和自觉行动。”国防是民族生存之盾,国防观念是民族生存之魂,国防教育是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战略工程。
抓好国防教育、提高全民国防观念,是一个比较系统的命题。习近平主席站在时代发展的战略全局高度,就加强新形势下全民国防教育提出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要求国人自觉接受国防教育,做到“四个具备”,即具备很强的国防观念、具备必须的国防知识、具备与履行国防职责相适应的理论素养、具备一定的军事指挥和相适应的组织动员能力。《国防教育法》明确规定,各地区、各部门的负责人应依法履行组织领导本地区、本部门开展国防教育的职责。作为领导干部,既要建好组织,完善设施,配好人员,营造氛围和搞好保障,还要坚持问题导向,真抓真干,一抓到底,推动国防教育相关设施配套完善。尤其是在思想、利益多元化的当下,更要充分利用融媒体多发布一些微信微博,多发布一些爱国主义及拥军爱民等方面的故事,确保国防教育认真落实,取得扎实效果。2001年8月31日,九届全国人大二十三次会议决定每年9月的第三个星期六为全民国防教育日;2014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七次会议将每年的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2018年4月27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将每年的9月30日定为烈士纪念日。这些都是国家加强全民国防教育的重大举措,其意义重大而深远。
(二)强化意识,必须牢记责任使命。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只有国家好、民族好,你我才会好。2016年7月,习近平主席在会见全国“双拥模范”代表时强调,最伟大的力量是同心合力。全民国防教育涉及党政军群、关联各行各业,它既是地方党委、政府的责任,也是军队义不容辞的分内事,不能哪一家唱“独角戏”。只有军地齐心协力,齐抓共管,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才能发挥最大作用、取得最佳效果。
在以前的唯GDP考核年代,国防教育几乎可以说“排不上队,摆不上位”,主要原因就是个别地方领导认为仗一时打不起来,国防建设可以慢慢搞。这些模糊认识直接导致很多基层干部对国防建设重视不够,对军人军属牺牲奉献缺少体谅关爱,对军转安置、军属就业、子女入学等政策缺乏刚性落实;国防教育变成了军事机关的“独角戏”,从保障机制看,缺师资、缺场地、缺教材、缺经费成为普遍问题,直接影响了国防教育的推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地方优秀青年争相入伍,女青年以嫁军人为荣,而现在明星大腕成了崇拜的偶像。曾几何时,亵渎英雄、淡漠先烈、诋毁军人的现象时有发生,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歪曲历史,肆无忌惮地调侃、抹黑和诋毁我们的英雄。试想,如果没有这些英雄,哪有我们的英雄部队?没有我们的英雄部队,哪有我们今天的国泰民安?!
(三)齐心协力,共筑强国强军梦。长期的相对和平,有些人渐忘了八国联军的入侵,渐忘了日本人在中国烧、杀、掠、抢有多狠。了解世界近代史的人都知道,大国不是强国,光大没有用,不信看看大宋和晚清。
沉痛的历史教训和残酷的现实告诉我们,目前国家安全形势不容乐观,我国正处于由大到强的历史关口,遇到的各种挑战和阻力很大,战争随时可能爆发,你准备好了可能不打,但你不准备肯定会挨打。居安思危,安不忘危。其实,我们心中没有敌人,才是最大的危险。我们不能总是等到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才被迫发出最后的吼声;我们必须认识到你不是出生在和平年代,而是一个和平的国家。所谓的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你只负责跳舞,却不知道别人为和平吃了多少苦;你只看到了风平浪静,却不知下面暗流处处在涌动。
人武部作为军地的桥梁和纽带,要重点在围绕建好组织、完善设施、配好人员、营造氛围和搞好保障中发挥主力军作用。要坚持问题导向,一抓到底,推动国防教育设施完善,使教育活动有效落实。实践证明,只要我们牢固树立军地“一盘棋”思想,同擎一面旗,上下一条心,拧成一股劲,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就能把全民国防教育这篇大文章做好。只要党委政府主导,军地密切协作,社会各界支持,全民共同参与、军民深度融合的国防教育生动局面就能很快打开。
开展国防教育,要落实主体责任。青少年成长期间是接受国防教育的最佳时期,要把青少年作为国防教育的主体对象,打牢全民国防的思想基础和素质基础。邓小平曾多次强调“国防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国防教育要进学校,发挥老师的积极作用,开展国防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爱军热情。要结合正在开展的“学习强国”学习活动开展国防教育,增强国防意识,积极关心支持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努力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贡献力量。
(作者为山阳区委常委、人武部政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