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闻评
秋高气爽,碧水蓝天,满目葱绿,生机盎然。如今,走在我市的大街小巷,“一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带四城(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市、全国双拥模范城)”的焦作实践,让每一位市民都真切感受到了文明城市创建带来的喜人变化。
这其中,市住建系统与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的进程同频共振,以建设人民满意城市为目标,倾力服务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有效提升了城市品质、推动了转型发展、促进了民生改善,呈现出文明创建花千树的良好局面。
精致规划 全域建设
聚焦发力基础设施,持续提升承载能力,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提供坚强支撑。近年来,市住建系统累计投入100多亿元,谋划实施十大基础设施重点项目,为全市发展筑牢了基础。仅用4个月时间全面完成南水北调城区段绿化带征迁工作;提前实现苏蔺水厂、府城水厂通水,甘甜的丹江水已送到千家万户;棚户区(城中村)改造、东海大道等项目加快推进,中原路全线贯通。
坚持硬件与软件、新区与老区、地上与地下、宜居与宜业相统一,围绕优化路网结构、推进城市双修、建设海绵城市等方面,实施了总投资1400多亿元的500多个提质项目,累计改造主次干道80余条,新改建燃气管网160公里,新增供热面积130余万平方米,城市功能品质持续提升。
坚持以水润城,实施生态修复、防洪排涝等项目84个,建成了李商隐公园、湿地公园等项目,黄河生态文化旅游带、南水北调生态休闲带、大沙河滨水景观带等水生态项目加快推进;坚持以绿荫城,建成绿色廊道500多公里,城市绿化覆盖率达40.5%,人均公园绿地14平方米。坚持以文化城,突出太极、山水、怀药、工业等焦作特色文化元素,打造了文化特色,传承了文化记忆,彰显了城市文脉。
深化治理 创优环境
市住建系统以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为载体,以“17项整治任务”为重点,补齐城市短板,加强城市秩序治理,城市品质明显提升。市住建系统坚持“十个一律”和“十个提升”工作标准,实施“进(出)市口专项整治”,开展“1045”专项行动,改造沿街建筑外墙立面,对城区12条道路、600余栋沿街老旧楼体进行外墙立面改造,粉刷沿街楼体外墙立面100余万平方米。
值得一提的是,在整治无主楼院过程中,市住建系统积极推广解放区“334楼院协商治理模式”,即依靠党政主导、居民主体和社会协同三种力量,实施“三上三下”三步工作法,构建共商共推、共筑共融、共创共管、共建共享四种机制,彻底解决了全市250多个无主楼院无人管理的问题。这一成功做法被中央驻豫及省直媒体纷纷报道并得以推广。该系统还积极推行“六比四评”活动,充分调动了社区居民、沿街门店、窗口单位等社会方方面面参与创建的主动性、积极性。
精心创建 厚植底蕴
市住建系统坚持以文明创建引领百城建设提质,精心开展“四城联创”,实施“思想道德素质、诚信守法、文明风尚”三大提升行动,在去年113个地级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测评中,我市居全国第15名、全省第1名。
市住建系统持续开展了文明家庭创建、推荐评议身边好人等活动,同时以“诚信让焦作更出彩”为主题,开展诚信守法“六进”活动,健全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实行“红黑榜”制度,“守信光荣、失信可耻”观念深入人心。该系统开展“三关爱”“六个一”等志愿服务活动,全市近万名志愿者包路段、进社区,“小红帽”“红马甲”已成为文明城市创建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市住建系统还推进“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活动,完善“一约四会”,营造了邻里友善、乡风和谐、向上向善、互帮互助的农村文明新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