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杜玲 通讯员杨晓亮)今年5月份以来,我市以乡镇和街道机构改革为契机,通过优化机构设置、整合服务资源、创新服务方式、提升服务成效,全面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改革向基层延伸,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优化机构设置,构建乡、村两级便民服务体系。记者从市委编办了解到,借乡镇和街道机构改革之机,我市将乡镇和街道现有的行政事业机构职责进行优化整合,统一设置党政综合便民服务中心(党群服务中心);加强村(社区)综合服务站点建设,在全市1932个村(社区)统一设置了便民服务站,积极推进审批服务向一线、向最基层延伸。
推动资源下沉,夯实基层便民服务基础条件。我市坚持“一线优先、便民惠民、能放则放”原则,制定乡、村两级便民服务事项清单,初步确定乡镇和街道便民服务事项134项、村(社区)便民服务事项30项,统一入驻乡、村两级便民服务中心(站),统一录入政务服务平台,并对各类事项前置条件、所需材料、办理流程、办理时限等进行全面规范,全面推行网上受理、网上办理。此外,采取“减县补乡”的办法,推动编制资源向乡镇和街道倾斜,积极选派县(市)区直事业单位差额补助和经费自理编制人员下沉到乡镇和街道,优先补充到党政综合便民服务中心。
聚合服务功能,打造统一高效基层服务平台。我市以建设农村党建综合体为抓手,拓展村级便民服务站功能定位,整合基层各类服务资源,积极引导村级卫生室、文化广场、便民超市、村史馆、幸福院等公共服务设施向村级便民服务站(党群服务中心)周边聚集,发挥基层党建和便民服务集聚效应,建成集开放、集约、共享于一体的村级党建和便民服务“CBD”,打造基层综合服务平台,实现村级政务、文化活动、议事协调、便民服务等功能一体化,既满足群众办事、购物、文化娱乐等全方位需求,又强化了党支部的核心地位,实现社会效益与政治效益双丰收。
再造服务流程,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我市自主研发“一网通办”便民服务一体机智能系统,开发公布“便民服务”公众号,初步实现50个高频事项“手机申报”、737项审批服务事项“网上查询、网上申报、网上审核”、6大类28项便民服务事项村级便民服务站直接办理。在温县祥云镇乡、村两级便民服务中心开设24小时自助服务区,统一安装便民服务智能一体机,全方位、全天候为企业群众提供便利服务;以各行政村村委会干部为骨干,建立健全村级网络代办员队伍,依托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全程免费代办便民服务事项,所有审批便民服务事项均实现“即时受理”,基本实现群众办事“小事不出村(社区)、大事不出乡(镇)”,真正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