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爱县是首批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厚植电商的土壤肥沃、潜力巨大,涌现出一大批有情怀、有担当、有作为的博爱电商人。王瑞彬就是其中的一个。
王瑞彬是“80后”,博爱县鸿昌街道七方村人,中共党员。他紧紧抓住电商扶贫这一途径,依靠小小赤松茸做足了大文章,努力变“兜底”为“保富”,变“输血”为“造血”,带动贫困户摘掉了穷帽子,在当地传为佳话。
2000年冬,20岁的王瑞彬退伍回到家乡,看到竹林破败、杂草丛生、人迹罕至的荒芜景象,他备受打击。凭着热情,怀揣梦想,他南下浙江、安徽,北上河北、山西,遍寻名师,寻找致富项目。他历时7年,行程上万里,历经饲养土鸡、和种植平菇、木耳等林下经济试验后,终于发现了赤松茸这一好项目。
赤松茸又名酒红盖菇,是一种能够共生的野生食用菌,色美味鲜,嫩滑顺口,且种植简单,只需浇水,被称为“懒汉式种法”。赤松茸将多余水分分给竹林,竹林中的腐殖质土壤为其生长提供养分,二者优势互补。可以说,博爱竹林为赤松茸而造,赤松茸为博爱竹林而生。所以,王瑞彬种植赤松茸的第二年,亩产就达到2500公斤,纯利润上万元。
2016年,王瑞彬注册成立了十七组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形成了赤松茸生产、加工、销售的一条龙服务体系。
在脱贫帮扶中,王瑞彬大胆采用“电商+合作社+农户”模式,无偿向贫困户提供技术、赊销菌种、高价回收,并向种植户作出“三不五统一”承诺,最大限度解除种植户的后顾之忧。“三不”,就是不毁坏竹林、不喷洒农药、不私自出售;“五统一”,就是统一制种、统一配料、统一管理、统一回收、统一销售。
目前,在该公司的带动下,博爱县赤松茸种植面积已达100多亩,今年预计可产生经济效益300多万元,参与赤松茸种植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有10户,参与赤松茸加工冷藏设备投资的贫困户有72户,带动贫困户务工就业100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