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我种的5亩白芷,每亩可收干货500多公斤,按目前的市场行情每公斤8元算,预计今年俺可收入2万多元。”日前,孟州市赵和镇胡村村民牛建学种植的白芷喜获丰收,正在自家门前晾晒,笔者问及今年的种植情况时,他高兴不已。目前,该村种植白术、防风、地黄等中药材面积达100余亩,长势喜人。
胡村是省级贫困村,全村共有98户贫困户,群众收入主要靠农作物种植和畜禽养殖,部分群众种植中药材。2018年11月,孟州市交通运输局驻村工作队进驻该村开展帮扶工作以来,深入农户家中,调查了解中药材种植、管理和收益等情况,结合每个贫困户的实际情况,因户因人施策,为贫困户量身定制精准有效的帮扶措施,落实享受各项政策。
多年来,由于该村中药材种植规模小,缺乏管理技术,效益不好,群众积极性不高。为加快产业扶贫步伐,促进群众增产增收,该局驻村工作队组织群众到周边药材种植大户、制药企业以及农技部门走访了解情况,为该村制定中药材种植发展思路。同时,以该村中药材种植户和畜禽养殖户为基础,成立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与河南省康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签订中药材种植采购合同,实施订单种植。
实施过程中,驻村工作队发挥该村现有药材种植户的示范带动作用,对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通过土地流转或入股形式扩大种植面积,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可参加劳动取得报酬。河南省康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对收购的药材进行深加工,加工后药渣可无偿用于胡村养殖户当饲料,增加畜禽的抗病能力。畜禽养殖产生的粪便等排泄物可用于药材种植的肥料,提高药材品质,形成“公司+农户+贫困户分红+劳务用工帮扶”的经营模式,构建了“中药材种植—药材深加工—辅助畜禽养殖”循环体系。今年4月,驻村工作队又聘请农业专家为胡村群众免费进行中药材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以及成品加工知识培训,极大地提高了村民种植中药材的积极性,有效推进了胡村种养产业的发展,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孟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