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谷者,万民之命,国之重宝。”农业生产是安天下、稳民心、图富强的战略产业。
近年来,修武县作为全国粮食高产的领跑者,勇于创新,追求卓越,以美学理念为引领,以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为目标,从实施乡镇振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高度,大力发展美学农业,通过以农业动植物及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土地、田园、水域和环境为载体,运用农业生产技术和美学艺术手法,既生产农业物质产品,又提供农业审美产品,走出了一条田园景观化、村庄民俗化、自然生态化、健康功能化的美学农业新路,真正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为“三农”发展提供“修武方案”、贡献“修武智慧。”
焦作市委常委、修武县委书记郭鹏说:“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实施以美学理念为引领的美学农业,既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需要,又是实现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需要,更是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需要。”
美学农业,田野上的亮丽风景
闲庭信步田野中,千亩稻花香正浓,稻田深处白鹭飞,林荫树下听蝉声。
9月5日中午,记者来到云台山下修武县五里源乡金谷园千亩富硒水稻种植基地,一下就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一望无际的稻田清香扑鼻,成群的白鹭或在稻田深处飞翔或在水边觅食,数千只放养在稻田里的鸭子在吃草捉虫,树上的知了叫声一片,一幅太行山下鱼米之乡的大美画卷尽收眼底。
大米能生吃,生吃就很香的大米就产自金古园。金古园地处太行山下的五里源乡,历史上这里泉流众多,自古就是风景殊美的鱼米之乡,有上千年水稻种植历史,曾作为“贡米”享誉四方。为了发展美学农业,去年,修武益源农业专业合作社与深圳中海新世纪合作,利用生物技术,生产无毒素、无农药残留、无重金属物的绿色富硒大米。该合作社理事长袁小全说:“由于这里的土壤、大气、灌水等25项指标都达到了国家绿色农产品生产标准,所生产大米的硒含量、碳水化合物、能量都明显优于其他大米,产品一上市就供不应求。今年大米种植面积扩大到1000亩,明年要扩大到3000亩,带动更多乡亲致富。”
美景不仅吸引来大批摄影爱好者和游人,还被选为戏曲电影《女婿》的拍摄基地。2018年10月12日,戏曲电影《女婿》在这里开拍。
这是修武县发展美学农业的一个缩影。修武县政协副主席、农业农村局局长杨法谊说:“美学农业是我县践行美学理念,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而开辟的一条新路。美学农业涉及的内容有许多,但主要目标就是使农产品在生产、加工、销售过程中,从传统走向时尚,从低端市场走向高端市场,从‘为胃服务’走向‘为舌尖和健康服务’,从而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发展美学农业,是修武县农业转型发展的战略选择。修武作为全国粮食生产的一面旗帜,经过多年努力,已经实现了从“粮食小县“到”高产名县”的跨越,先后创造了19项全国高产纪录,为扛稳粮食安全重任,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乡村振兴作出了重要贡献。
农业如何转型?该县决策者从实施乡村振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高度,确立了以美学理念为引领,大力发展美学农业的新路经。
春去秋来,日月如梭。该县依托厚重的文化土壤和独特的农业基因,用美学提升农业发展理念,提升农业发展水平,一个个田园景观化、自然生态化的美学农业园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一幅幅美丽新乡村、幸福新家园的图画在这方热土上徐徐绘就。美学农业带来的生态之美、生活之美、环境之美,换来了一个自然风光美、经济发展美、人民生活美的美丽修武。
大山深处废弃20年的山村学校变成精品民宿“云上的院子”,乡愁在这里看得见摸得到。古老的郇封镇后雁门村叠加高科技“无中生有”,一朵云台冰菊开出一个集怀药种植加工、农耕文化体验、民宿休闲度假于一体的特色冰菊小镇。
在深山区,挖掘传统村落美学价值,民宿项目和文化产业同频共振,凝聚乡村振兴强大合力,“云上的院子”、半山云窑、云武堂等精品民宿,有颜值、有卖点,成为休闲观光旅游的新增长极。在西村乡长岭村、双庙村等传统村落举行山花农耕节、民俗文化节,“石头墙、石头房,炊烟袅袅农家粮”,原生态的田园生活引来游人如织。
在浅山区,用美学升级休闲观光农业,参与旅游经营服务的乡村与景区形成良性互动,云台山镇岸上村、古洞窑村建立了集住宿、餐饮、购物、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服务区,昔日贫困村变身生活富裕、环境优美的旅游服务专业村,在全省旅游扶贫推进会上,修武县旅游扶贫模式成为观摩样本。
在平原区,以省美丽乡村示范县建设为抓手,建成一批环境美、田园美、村庄美、庭院美的“四美”乡村。七贤镇韩庄村用美学提升村民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先后获得“全国文明村镇”“国家级生态文明村等“国”字号荣誉。云台冰菊、新庄大枣、云台金谷等特色农产品带动乡村旅游,成为修武美学农业的亮点和“三产融合”发展的典范。
依托“竹林七贤”文化,在七贤镇打造“云台小七”卡通形象,以文化IP带动工作创新、形象塑造,通过全新路径提升核心竞争力,已带动总投资1.8亿元的7个产业项目落户七贤镇,安置群众就业500余人,每年增加税收300多万元,七贤镇成功跻身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榜单第571位。
“田园模式”的美学农业园亮点频现
唯变者恒久,唯美者恒强。修武在发展美学农业的实践中,从建设美学农业园着手,用美学理念升华美学农业发展模式,驱动农业经济向“体验经济”“康养经济”“功能经济”升级,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如今,徜徉在修武城乡、山间田野,随处可见这种“田园模式”的美学农业园,置身其间,田园风光之美、生态环境之美、五颜六色的农产品之美,构成了一幅大美农业画卷。
云台冰菊园区,占地1000多亩,是一个集田园风光、生物栽培、加工销售、休闲观光于一体的“田园模式”的美学农业园,也是全国大型的有机菊花种植基地。云台冰菊是在怀菊花种植的基础上,通过杂交、组培、有机生产等先进技术,培育出的怀菊花精品。这种纯生态的云台冰菊不施化肥、不打农药,上地的肥料全是农家肥、绿肥和沼渣、沼液,全部采用微生物载体植入技术,土壤微生物生态健康系统及重建技术,微生物干预植物减害生态友好技术,叶面小分子靶向饲喂技术,生物制剂控制病虫害及捕虫灯、黄粘板控虫等综合绿色食品种植技术,生产出的云台冰菊具有不散朵、回甘、开水泡后如鲜花般绽放的特点,一杯水、一朵花,一缕清香,连泡8次,口感甘甜,沁人心脾,久泡不落朵、不褪色、不变味,被广大消费者誉为“在沸水中盛开的鲜花”。菊花种得好,口碑就好,有机云台冰菊荣获国际专利。产品质量好,市场就好,每朵售价30元到50元不等。田园风景好,观光旅游就好,每到菊花盛开的时节,就吸引来大量的拍客和游人,曾经有22个国家的72名专家慕名而来。三年来,共接待国内外游客3万多人次。,
修武绿棵瓜果风光园,占地320亩,风景如画,38座大棚里种的全是“冰糖硒”有机西瓜、有机奶油草莓等上等绿色瓜果。这里培育的可以连皮吃的西瓜,皮薄如纸,一弹即开,瓜瓤甜香,入口即化。可生吃的超甜水果玉米,皮薄、汁多,香味浓厚,营养丰富。奶油草莓,大如鸡蛋,果肉多汁香甜,使人们在“摘”“游”“观”中,既能欣赏产品美,又能欣赏田园美,更能体验品质美。
修武南新庄生态枣业园,这里栽种的是当地传统品种“阳贝大枣”,有500多年历史,曾是上等皇宫贡枣。为了做靓传统枣业,该村在发展美学农业的实践中,把做美乡村、做美枣园、做美产品、做靓品牌统筹来抓,改善枣园环境,提高大枣品质,拉长产业链条,发展林下经济,枣园成了游人休闲观光的好场所,大枣成了享誉四方的枣类名品。如今,全村枣园已发展到500亩,与各家房前屋后的枣树连成一片,形成了“村在园中、园在村中”的独特风景。自去年起,该村连续举办了两届枣园文化节,游人如织,食客云集,观枣村景色,赏枣园风光,采枣中极品。枣园中有个“张三亲子枣园”,园主张三别出心裁地开展认养亲子枣树的活动。他说:“亲子枣树认养活动受到城里人青睐,成了孩子们亲近大自然、体验田园生活、传递亲情友爱的乐园。”
在修武农村采访时记者还看到,以阳光玫瑰葡萄为特色的葡萄园、以瓜果为特色的孟村果蔬园、以养生大豆为特色的“众德千亩大豆园”、以谷子为特色的“小位村千亩金谷园”等,一个个都变成了景色秀美的休闲观光园。
多点发力,打造美学农业发展环境
发展美学农业对传统农业而言是一场革命,需要肥沃的土壤、优质的种子、先进的技术等生产要素和良好的生态环境。该县在发展美学农业的探索中,把改良土壤、引进良种、推广先进技术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乡村紧密结合起来,真正实现了田园美、生态美、环境美、产品美的有机统一。
土壤是人类生存的基本资源,也是美学农业发展的基础。修武县与深圳中海新世纪合作,为打造绿色发展新标准,构建环保、生态、有机、惠民美学农业工程,推进县域土壤、水源、空气等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和优化,实现食安、民安、国安的生态发展目标,在全县推广了超级微生物应用于土壤重金属农残治理等新技术,在促进农牧业转型的同时,有效降解土壤中的重金属及农药残留,提高了农作物抗病、抗倒伏、耐旱及增产能力,为发展美学农业提供了保障。
为了推动全县美学农业发展,改善生态环境,该县成立了“田美生物”公司,用健康药渣、乳业奶渣和畜禽粪便生产生态有机肥、生物有机肥、复合微生物肥,既变废为宝吃掉了大量废弃物,又满足了发展有机农业的需要。该企业总经理贺屿说:“用田美、田更美,成了修武人的共识,每年生产的5万吨‘田美宝’牌有生物肥供不应求。”修武宗源生态肥业是一家有3个子公司、年产23万吨的有机肥生产企业,产量全省第一、全国第五。该企业生产的生态有机肥、生物有机肥、有机无机复合肥、微生物菌剂和水融肥等六大类40多个品种,在满足本地美学农业需求的同时,畅销全国各地。如今,在修武,上有机肥、使生物肥,已经成为农业生产新常态,既减少了废弃物污染,改善了农业生态环境,实现了化肥“零增长”,修武也因此获得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的殊荣。
为了生产优质农产品,修武与全国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合作,引进推广小麦、玉米、瓜果、蔬菜等新品种,先后引进农作物新品种160多个,全县建立12个小麦、玉米万亩示范片、32个千亩示范方、48个百亩高产攻关田,培植粮食、瓜果、蔬菜科技示范户1000多个,有机、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种植面积达到80%以上。
为了生产优质农产品,大力推广使用超级微生物系列产品、超级微生物菌种菌肥、微生物生态农业种植技术、微生物生态畜禽和水产养殖技术、微生物生态观光农业技术等。这些国内先进的生物技术,在云台金谷园、云台冰菊园等很多特色种植示范园中被推广应用,推动全县农业由传统种植向现代超级微生物生态高效农业转型,美学农业转化成了美丽经济。
为了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将美学农业理念融入“四好农村路”规划建设,打造彩色村庄、彩色护栏、彩色路沿石、彩色护坡、彩色桥梁五大彩色亮点,“五彩农村路”成为修武县乡村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积极探索“四好农村路+产业+旅游+扶贫”等模式,规划建设了山区旅游扶贫环线、平原产业发展环线等乡村公路,带动15个贫困村、10个美丽乡村、6个党建示范村、4个旅游景点、3个产业园区和3个特色小镇发展,真正把“四好农村路”建设成为产业转型路、惠民致富路和绿色发展路。
舌尖上的“新宠”
“三农”发展的“引擎”
眼下离稻谷收获还有一个多月时间,可“金谷园”千亩稻田种植的富硒大米早已被订购一空,明年的富硒大米订单也网签大半。该合作社理事长袁小全说:“如今富硒大米供不应求,连我们都吃不上自己种的大米了。”
这里生产的“三无”大米为啥受欢迎?袁小全说:“用的是大沙河的优质水,采用的是生物技术、光碳技术和生态循环技术,稻田平整用卫星导航平地仪,生物肥喷洒用无人机,稻田除草虫用散养在水田里的鸭子,稻草转化成生物菌饲料喂鸭子,鸭粪达标排放肥地力,大米香,营养丰富,鸭子肥,肉质鲜美。”
记者在修武采访时发现,这里培育的美色、美型、美味、美质、美感的农产品随处可见,有连皮可以吃的西瓜,能生吃也很香的大米等,都深受消费者喜爱,提高了价格,增加了收入。绿棵瓜果风光园生产的“冰糖硒”西瓜、奶油草莓等上等绿色瓜果,供不应求,西瓜一亩地收入上万元,奶油草莓春节上市时每公斤卖到160元,谷子园生产的有机养生谷每公斤售价8元,葡萄园生产的有机阳光玫瑰葡萄每公斤售价27元。
为生产出更多“心里美”农产品,该县还与深圳中海新世纪合作,率先开展安全、营养、养生、治病等功能的农产品试验示范。“金谷园”用中药材作为载体,将生物菌植入药材,靠生物菌和药材的共同作用,生产出功能大米、芦荟大米。“众德大豆园”采用超级微生物、光碳合肥、硒施宝等生物技术生产小麦和大豆,“石磨香麦面”硒的含量达36.3微克,并富含多种营养元素。用“生物菌+药材”培育超级微生物技术生产的“硒香豆”,磨出来的豆浆又香又甜。全县功能小麦种植面积已经发展到上万亩,功能大豆种植面积达5000亩。
如今,修武县生产的“三无”农产品和具有养生、治病功能的农产品,已经成为舌尖上的“新宠”,催生出大批农业新业态和新产业,成为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动力“引擎”,全县美学农业每年为农民增收上亿元。
(本版照片除署名外均由修武县农业农村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