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哒哒哒,哒哒哒……”
9月11日清晨,缝纫机的声音打破了乡村的寂静。博爱县许良镇机房村扶贫服装加工点,一台台“布鲁斯”缝纫加工设备有序摆放,伴随着机器欢快的节奏声,针线在裤子布料上飞速驰骋着,窦新文正在和工友们忙着加工服装。
今年52岁的窦新文,只有初中文化程度,因为缺乏技术等原因被确定为贫困户,日子过得捉襟见肘。
“2017年厂房建好后,我就在这儿干缝校服裤的工作,一天差不多能做50多条,每月能拿3000多元钱!”窦新文自豪地说。像窦新文这样的熟练工,在机房村服装加工点还有20来人,他们在家门口就能打工赚钱。
长期以来,机房村村集体经济薄弱,村民主要靠外出打工、凉粉加工维持生计。2013年年底,全村精准识别建档立卡贫困户125户483人,女性占比近一半。由于要照顾家庭,大部分女性无法远出务工。
2017年,在帮扶单位县财政局和村两委的牵线搭桥下,机房村与博爱县博宏服饰有限公司合作,申请扶贫资金24.8万元,将62户贫困户到户增收资金集中使用,购买了51台缝纫设备,在村里建起了服装代加工点。这样一来,服装加工项目不但每年能为62户贫困户每户发放400元分红,还可以吸纳贫困户和村里的妇女到服装加工点务工。
“千万别小看这校服裤,要经过锁边、缝口袋、拉皮筋等20多道工序,里面学问大着哩!”技术员任小娟说。目前,这里生产的校服除基本满足本地学校的需求外,还销往孟州、兰考等地,供不应求。
“今年的分红马上就到了,我们计划着扩大加工生产规模,增加校服上衣的订单,鼓励更多的贫困户和村民来这里务工,带动老百姓走上致富路。”机房村党支部书记张成龙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