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8日上午,市人防办将组织开展防空警报试鸣系列活动。昨日,市人防办党组副书记、副主任谷建华就“9·18”防空警报试鸣接受了记者采访。
问:市人防办是准军事化单位,有些工作是涉密的,关于人防部门的职能职责,有些群众还不大了解。您能否作一个介绍?
答: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防空是国之大事,是国家战略,是长期战略。”焦作市人民防空办公室是市政府人民防空工作主管部门。战时的任务是:组织发放防空警报,及时组织群众疏散掩蔽,指导群众开展自救互救,组织防空专业队开展抢险抢修,消除空袭后果。平时的任务是:组织制订防空袭方案、人员疏散掩蔽方案,组织重要经济目标防护建设、编制人防建设规划、组织建设防空警报和防空工程,开展人民防空知识宣传教育。总结起来就是,战时防空、平时服务、应急支援。
近年来,焦作人防在市委、市政府、军分区和上级人防部门的领导下,整体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在2018年全市第四批市直单位领导班子述职评议活动中,荣获第一名;在全省人防系统2018年综合考评中,被评为“全省人民防空工作综合优秀单位”和“全省人防系统‘铸盾’标兵集体”;2017年和2018年,连续两年被市委、市政府授予“综合考核先进单位”荣誉称号;2018年7月,全省人防工程避暑纳凉现场会、人防工程审批暨基础信息核查现场会在我市召开。
问:组织警报试鸣活动有什么目的和意义?
答:防空警报试鸣工作,是我市人防部门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坚持人民防空为人民”指示要求的实际举措,是履行战时防空、平时服务、应急支援的职能使命,也是落实人民防空各项战备制度和提高防空设备预警能力实战化的有效途径。希望各新闻媒体认真做好宣传报道工作,为2019年我市防空警报试鸣工作营造良好的新闻舆论氛围。
组织警报试鸣的目的是增强全民国防观念和人防意识;检验防空警报的性能;让广大市民学会收听识别防空、防灾警报信号,提高居民在紧急情况下的疏散隐蔽等自我保护能力。基于这样的目的,全省每年都要组织一次防空警报试鸣。把警报试鸣日安排在9月18日这一天,对于警示全社会牢记历史、勿忘国耻,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和社会效益。
问:今年我市“9·18”警报试鸣活动有什么具体安排?
答:今年我市“9·18”防空警报试鸣日,主要开展以下几项活动。一是9月18日10时至10时31分,在我市各城区和六县(市)全部鸣响防空警报;二是9月18日上午在市人防指挥所组织人防指挥部实名点验,明确职责任务,同时集中收看省人防指挥部点验和警报试鸣活动视频;三是组织部分人防专业队在东方红广场进行展演活动;四是组织人防融媒体宣传人民防空公众开放日活动。
问:市民听到防空警报信号后应该采取哪些行动或措施?
答:战时,当市民听到防空警报信号后,应保持镇静,认真听辩发放的是哪种警报信号后,再采取相应措施。
预先警报是在获知敌人即将对城市进行空袭的情况下发放的警报信号。市民听到预先警报后,应立即拉闸断电、关闭煤气,携带好个人防护器材和必需的生活用品,迅速有序地进入人防工程或指定地域隐蔽。公共场所的人员和车辆,应听从有关部门人员的指挥,迅速到指定地点隐蔽。
空袭警报是在敌空袭兵器临近城市上空,已开始或者马上就要对城市目标进行攻击的情况下发放的警报信号。市民听到空袭警报后,除必须坚守岗位的工作人员外,所有人员应立即就近进入人防工程掩蔽。如情况紧急无法进入民防工程时,要就近利用地形地物隐蔽。
解除警报是在敌空袭危险已经解除的情况下发放的警报信号。市民听到解除警报后,应有组织、有秩序地返回家中和工作岗位。当敌空袭造成房屋倒塌、火灾和人员伤亡等情况时,要在所在单位或社区的统一组织下,积极开展自救互救、灭火和抢修等行动,消除空袭后果,尽快恢复生产和生活秩序,把空袭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本报记者 李晓军